喝茶是中国的传统,中国人好以茶会客,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斟茶、品茶和添茶都有讲究。鉴别茶叶品质的时候,有些人除了关注茶叶的整体状况,还会留意茶叶中的茶梗多不多。
有人把茶叶梗当垃圾,觉得应该挑出来,以免影响茶的味道;有的人把茶梗视为宝贝,专门挑茶梗喝,喜欢那种独特的滋味和香气。
其实茶梗是很常见的,除了纯芽的茶,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茶中见到茶梗。茶梗其实就是嫩茎,比起芽头、嫩叶来说,茶梗相对比较老。
茶梗属于茎的部位,里面的维管束负责运送营养成分,因此茶梗中的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类都显著高于芽叶。糖类物质能够增加茶汤甜醇的滋味和稠厚的口感,且茶多糖对人体益处极大。氨基酸类物质不仅是构成了茶汤滋味的鲜爽口感,在加工的过程中,氨基酸的降解还能产生许多香气物质。
所以,茶梗不仅有甜爽的滋味,还有独特的香气,适合单独煮饮,也适合跟茶叶一起冲泡。除了纯芽的茶,茶梗可以说是在茶叶中很常见的一种东西。
黑茶的国家标准是明确规定含梗量的,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间。
足够的茶梗能增加黑茶的甜醇味,还能在压制时形成空隙,避免压制太紧而影响透气性,茶梗的存在利于金花的形成。
乌龙茶要制成其特殊高扬的香气,采摘的原料必须足够成熟,一般采摘一芽三四叶,并带有茶梗。
制作的过程中,茶梗中的部分有效物质通过维管束运输到叶片中,摇青时形成的红梗红边,是乌龙茶香气产生的必要条件。
白茶中的寿眉,也正是因为原料相对粗老且含有茶梗,品质特征与白毫银针/白牡丹截然不同。
如果散茶压成饼,茶梗也利于后期的转化,形成的老白茶特有的香气和甜度。
所以说,带有茶叶梗并是不劣质茶的表现,适当的茶梗反而能提升茶叶品质,但也不是说茶梗越多越好。只是不必对茶梗带有什么偏见,只需要正确的看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