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通用性设计原则:1、中水工程设计后应满足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质水水质》(gb/718920)2、中水工程设计应要根据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中水用途进行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中水水源、系统形式、处理工艺和规模;3、中水工程设计质量应符合国家关于建筑中水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4、中水设施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应与主体建筑设计标准相符合;5、中水工程的设计进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进度相一致,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6、中水工程设计必须采取确保使用、维修的安全措施,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7、设计中水系统满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原水处理后达到中水排放标准;8、设计中水系统充分考虑二次污染的防治,设备耐腐蚀,噪声低,基本无异味,处理设施有密封措施,不会影响周围环境;9、设计中水系统长时间使用周期;10设计中水系统全自动化运行,管理费用低,运行费用低;11设计中水系统中尽量选用节能型设备降低能耗;12设计中水系统采用一体化、成套化设备,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周期短。工艺确定原则一般中水水处理工程位于居住区或办公区地下室,为满足周围环境要求及确保出水水质,在工艺选择上须满足以下要求::(1)与生态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能散发异味;(2)工艺流程简捷,运行管理方便;(3)出水水质好且稳定;(4)出水水质满足回用要求。我们对近年开发的而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工艺也作了简单描述分析与参考。na/o生物处理工艺法基本原理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中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中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中水无害化处理。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工艺流程,使中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优点:1)工艺成熟,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设备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2)以原中水中的含碳有机物和内源代谢产物为碳源,节省了投加外碳源的费用;3)o段好氧池在后,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可进一步去除与降解有机物;4)a段缺氧池在先,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由于反硝化消耗了部分碳源有机物,可减轻好氧池负荷;5)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6)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n全自动型混凝加药+超滤膜法(suf)技术超滤膜技术是膜技术领域中为活跃的技术,其应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均超过了其它的膜工艺技术。目前超滤技术除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特殊料液处理外,在水处理方面也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水、给水深加工、中水处理、中水处理等诸多领域。特别是超滤被普遍用于大型反渗透系统预处理工艺之后,进一步加速了超滤工艺应用规模的扩大。超滤工艺成本的降低、连续超滤技术的成熟、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处理水源类型的扩展等因素加速了超滤成为反渗透预处理主要工艺的发展进程。与传统的混凝-砂滤工艺相比,超滤工艺具有着操作简单、运行灵活、产水水质好、水质稳定、设备集成度高等诸多优势,在短短4~5年内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混凝-砂滤工艺,一举成为反渗透预处理系统的主导工艺。目前国内多数新装反渗透系统,特别是大中型系统均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