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品种是最重要的茶叶生产资料之一。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体现茶树良种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计划的无性系茶树品种选育,所育成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70年代至80年代茶叶产量的快速增长,对茶叶出口创汇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适应国内名优茶开发,20世纪90年代我国茶树育种工作者培育了大量优质、早生的茶树品种,在国际市场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为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综观我国茶树育种目标的变化,经历了“高产-优质-早生-多抗”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茶产业开始向产品开发多样化、茶功能成分用途多样化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茶树育种目标随之多样化。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进入21世纪以来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首先,dna遗传多样性鉴定技术如rapd、aflprflp、ssr、sts、scar、caps和est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资源分类、亲本鉴定、品种性状和真实性鉴别等领域,使这些领域的研究从形态或细胞学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标志着茶树分子育种时代的开始。
其次,克隆并获得了大量控制茶树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或基因片段,包括茶树儿茶素类代谢相关基因,茶多酚氧化酶基因,茶叶香气物质释放相关酶基因,茶树咖啡因合成相关基因,茶树主要氨基酸合成相关基因,茶树耐酸铝相关基因,茶树白化相关基因,茶树品种抗寒、抗旱、抗虫相关基因等;对这些基因序列的解析,不但有助于我们对茶树遗传变异机理的深入理解,而且为今后有目标地改造茶树的遗传性状和创造新的遗传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茶产业发展状况良好,新世纪头几年是有史以来我国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推广最快的时期,也是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的黄金时期。为了使茶树育种更好地适应茶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研究中应该注意:
第一,要注重应用技术的自主开发。目前茶树育种领域存在一个倾向是重理论研究,轻技术自主开发。如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要针对本产业领域未来的技术需求,如与茶树重要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克隆及其应用;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进一步明晰茶树品种品质、抗性和产量形成的原理,开发提高品质、抗性和产量的相应技术,缩短茶树育种的年限,提高育种效率。
第二,要注重高技术的储备。如转基因茶树的释放目前还有限制,对其利弊也有不同观点,但不应该成为障碍技术开发的因素。因为茶树转基因离产业化应用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相关技术需要深入研究并作为技术储备。
第三,要关注育种后备队伍的培养。茶树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容易出成果,影响青年技术骨干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积极性,许多育种单位面临队伍青黄不接,老一辈育种家毕生精力获得的育种材料面临荒废。第四,要注重品种权的保护。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是对品种保护的严重挑战,目前没有现成可以借鉴的保护措施,需要研究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制度,为了保护育种者的权益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