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的合作社企业近又有抢眼的新闻。
近,地处北京宣武门的中国供销集团大厦一楼,是这样的画风↓↓↓
5月8日,大厦m层的大会议室,是这样的场景↓↓↓
中国供销集团“新时代 新供销”青年创业创新活动开了一场朝气蓬勃的动员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青年人坐在一起,气氛就是不一样。
△ 有拎着行李直奔会场的
△ 有现场用笔记本做记录的
△ 有拿出手机拍视频记录的
全国供销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中国供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建平来到青年人中间,跟大家进行了一场精神分享。
△ 杨建平做了50分钟的动员讲话
供销君全场参与这个活动,真心觉得,集团党委释放的这些重要信息需要跟3万多名供销集团的同事分享。不多说了,直接上干货——
01青年
一个团队也罢,一个企业也罢,青年是代表着未来,代表着集体长盛不衰的希望,青年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党委对青年活动的关注和主题在哪里,代表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集团做了个统计,3万多名员工里,35岁以下的就占了四成。再翻翻大家的学历,研究生、留学背景的很多,再看看专业,社会上热门的许多专业、我们行业里急需的专业也都有。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积累和潜力,跟整个社会是同步的。我们有这么年轻的团队,当然应该把青年员工的工作放到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02误区
经过我多年观察,不少年轻学生、年轻员工包括家长,心目中的“好工作”就是找一棵大树去乘凉,找一份好工作就是“不工作”,“四体不勤,一屋不扫”,勤劳、勇敢、创新、创业,是别人的事,让别人干去,其实是很危险的,也害人不浅。
03好工作
好单位、好工作应该是什么样?我感觉应该有这样几个要素:干事有平台、上升有台阶、创业有方向、融错有机制,当然,生活有保障,这也是必须的。
大家是供销集团的员工,却不是那种市场上给老板打工的员工,也不是在机关里完成*交办的作业、擅长做填空题的下属。这个时代需要的年轻人,不是背靠大树,而是要懂得养护大树,甚至能给后人栽树的人。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应该有的观念,这样才能接近真正的成功,才能有相对完满的生活。
04差距
大家回想一下你们的发小、闺密、室友,大家上学时成绩差不多,但是若干年以后会发现差距特别大。为什么差距大?我想除了个人的历史机遇以外,起很大作用的就是自己有什么样的职业观、成功观、生活观。
05支撑
目前供销集团所从事的行业,都是产业结构比较分散,产业规模并不大,但竞争又十分充分,这个行业政府少不了、群众又需要,我们如果还套用传统国企的体制机制,竞争力是无法保障的,必须有独特的机制体制去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
06形势
要认清目前形势什么样、供销社系统发展变化什么样,集团是什么样,才知道我们创新创业立足点在哪儿,着力点在哪儿,方向在哪儿。
现在双创已经从蓝海变为经济发展的主流。2013年,中国一天产生6900家企业,现在一天产生的企业一万五千家左右,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创业市场。有一次双休日我到中关村的车库咖啡那一带转,坐在那儿“打酱油”,看看年轻人在研究什么话题,确实感受到勃勃生机。
今天的农业已经不仅仅是农民的农业、农村的农业,而是用户*的产业、是新资本不断涌入的一个领域、是新技术新理念改造创新的一个行业。2017年底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了27%,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09亿。市场上有“褚橙柳桃潘苹果,强东大米丁家猪”,这些的企业家、企业回头来做农业,带进来的绝不仅仅是资本,还有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流通方式、现代品牌推广方式。
07新农人
我们愿意把她的农场作为我们年轻人的一个培训基地,凡是新入职的年轻人去那看看,到底什么是懂农业,懂农民,爱农民,爱农村。
人民大学有个80后的女博士叫石嫣,曾经去美国留学过,了解美国农场的csa模式。也就是消费者以预付生产定金作为投资,农民有稳定的市场保障,消费者也能吃到更健康的食品。回来以后本来可以去大学教书,也可以当白领,她没干,她就借鉴美国的农场模式,跟同样也是博士的丈夫办了分享收获合作社,我们去地里体验,也干过农活,以前很少在土壤里看见蚯蚓,她那里的田地上蚯蚓多的是,各种虫鸟都有,西红柿摘下就可以吃,吃了以后发现就是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这种分享收获做得非常好。
08新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跟以往相比有比较大的不同。我们以前总是跟农民说,要把乡村建得像城镇一样,要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现在他们不干了,城里人吸雾霾他不吸雾霾,他要过跟城里人不一样的生活,或者比城里人更美好的生活,我们现在脑筋要转过来。
09机遇
现在机会很多,不要期望什么机会都抓,什么机遇都去抓反而抓不住,反而会失去机遇、一不留神会陷入陷井,这就需要有舍有得。
我们根本属性就三个字,一个是“农”字,就是坚持为农服务的政治方向;一个是“商”字,要在盈利基础上为农服务,这是商业市场的主体属性;一个是“合”字,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讲求合作、更注重分享。这三个字也是我们供销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团的这个定位,不仅要理直气壮地说,更要锲而不舍地去做。
10目标
我以前常说,没有目标的工作就不叫工作。没有定目标是混日子,不过定目标是有学问的,不能把目标定在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的地方。过去讲踮着脚尖能够得到是恰当的目标,但是从创业、创新的角度来看,那就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