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ERK1蛋白表达的影响-摇床使用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周围血 管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脂质渗入、内膜损伤、血栓形成 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是aso发病的关键环节。
材料
1. 动物及饲料
选用spf级雄性日本纯种大耳白兔,体质 量约2~2.5kg,由北京昌扬西山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 scxk(京)2011-0010,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于实验。动物饲养 室温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通风良好。 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
2. 药物
当归*提取液制备:当归*由当归9g, 桂枝9g,芍药9g,细辛3g,甘草6g,通草6g,大枣5枚组成,各药 均购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取上述诸药经水煎、醇沉后 制成提取液, 每毫升含中药生药为0.58g,由山西中医药大学附 属医院药剂科提供。
3. 试剂
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美国gibco 公司);二乙烯四乙酸二钠(edta)(美国sigma公司);血管 紧张素ⅱ(angⅱ)(a9525,sigma);pvdf膜(*h00010, millipore);erk1(ab9363,abcam);c-myc(ab11917,abcam); gapdh(ab8245,abcam);hrp标记羊抗兔二抗(d110058, bbi)hrp标记驴抗鼠二抗(d110 085,bbi);ecl底物液 (nci5079,thermo);x光胶片(xbt-1,柯达)。
4. 仪器设备
倒 置 荧 光 相 差 显 微 镜(i x 7 2 型,日本 oly m pus);co2培养箱(qp-8 0型,博 科);超净工作台 (jb-cj-1500fx,浙江孚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低温离心 机(5810r型,德国eppendorf centrifuge);电热恒温水箱 (hhw21.600,苏州伟罗自动化烘箱科技有限公司);电转仪 (bio-rad);水平摇床(ts-1,江苏海门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 公司);ph计(lp115,德国metter-toledo gmbh公司);电子天平 (cpa,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方法
1. 药物血清的制备
①随机将雄性日本纯种大耳白兔,分 为正常组,当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5只。
②灌胃给 药,按“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表”计算,用 药组低、中、高剂量以1、2、4倍于临床等效剂量给药,分别灌 胃当归*提取液0.95、1.9、3.8ml·kg-1·d-1(3组均用0.9% 氯化钠溶液定容为10ml),正常组每日灌胃0.9%氯化钠溶液 10ml,1次/d,共喂养2周。
③兔耳中动脉采血,分离血清,56℃ 灭活30min,分装后放置-20℃保存备用。
2.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
采用组织贴块法:
①将动物 处死,在无菌操作下,取出兔胸主动脉;
②将动脉放入培养皿 中,剥离外膜结缔组织,冲洗血管内残血,纵行剖开血管,轻轻 刮去内膜,用dmem培养液冲洗;
③用撕下中膜平滑肌, 剪成约1mm3 左右的组织块,再用dmem培养液冲洗3次;
④用吸 管将组织块送入培养瓶内,将组织块按每块间距0.5cm左右密 度均匀摆在瓶底;
⑤翻转培养瓶使瓶底朝上,瓶内加入dmem 培养液(含20%胎牛血清),倾斜放置在37℃、5%co2培养箱内 3~4h;
⑥待组织块边缘干固后,将培养瓶翻转,使组织块*浸泡在培养液中,静置于37℃、5%co2培养箱内4d;
⑦每4~5 天换1次培养液,待细胞长成致密单层时,以含0.1%* 和0.1%edta的消化液消化传代,传代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 dmem培养。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
3. 细胞培养及处理
将生长良好的细胞用0.1%* 和0.1%edta的消化液消化,用含10%胎牛血清dmem配成单 个细胞悬液;以5×103 /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放置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每组更换为含有5%正常组血清 的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当归*和同浓度血管紧张素 angⅱ(1×10-8mol/l),并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兔血清)、模型 组(正常兔血清+angⅱ)、高剂量组(当归*高剂量血清+ angⅱ)、中剂量组(当归*中剂量血清+angⅱ)、低剂量组 (当归*低剂量血清+angⅱ);放置37℃、5%co2培养箱中 培养72h;处理结束后收样,保存于-80℃冰箱备用。
4. western blot法检测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中erk1、c-myc蛋 白的表达 电泳:各样品取10μl总蛋白上样电泳,根据蛋白分 子量配制15%的page胶电泳。根据预染marker显示,判断目的 蛋白得到充分分离后,停止电泳。 转膜(湿转法):取出凝胶用蒸馏水冲洗,pvdf膜用甲醇 浸泡数秒后和滤纸一同浸泡于电转缓冲液中。按照黑色板-纤 维垫-滤纸-凝胶-pvdf膜-滤纸-纤维垫-白色板依次放好, 夹紧板后放入转膜仪内。转膜条件:erk1,c-myc---100v, 60min。封闭:用含5%脱脂奶粉的tbst(封闭液)浸泡pvdf 膜,室温摇床封闭1h。一抗:用封闭液稀释相应的一抗,使 pvdf膜浸泡于一抗孵育6次,5min/次。二抗:使pvdf膜浸泡 于二抗孵育液中,室温摇床孵育1h。显色曝光:tbst充分洗涤 pvdf膜5~6次,5min/次。每张膜滴加适量的ecl底物液,孵育 数分钟。x光胶片压片后依次放入显影液显影、定影液定影。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资 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见图1-图4。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rk1、c-myc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 erk1、c-my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 高剂量组erk1、c-my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明显,低剂量组 变化差异最小。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vsmc增生迁移是aso发病的关键环节。 vsmc通过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张力,并通过分泌和释放血管 调节因子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膜下层一 般不会有vsmc,然而在危险因素作用下,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 受损,导致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特别是生长因子的合成与 释放,它们作用于vsmc膜受体,并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最终导致核内基因的表达而促进vsmc的过度增殖并向内膜迁 移,从而使血管内膜增厚,as斑块形成,甚至管腔狭窄,导致 aso的发生。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