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量子科学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单光子源已成为光量子信息研究中的关键器件,对量子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nobase将反聚束实验与快速拉曼和光致发光成像技术联用,该项技术将给科研工作者更便捷的手段进行与量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切相关的单光子源研究。
单光子源具有独特的量子力学特性,其在量子技术和信息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量子计算机开发和密码学技术研究等等。常见的单光子源有金刚石中的氮空位(nv)色心、单个荧光分子、碳纳米管和量子点等。反聚束实验则是鉴别单光子源的重要表征方法。
知识拓展
”nv(nitrogen-vacancy)色心是金刚石中的一种点缺陷。金刚石晶格中一个碳原子缺失形成空位,近邻的位置有一个氮原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nv色心。
反聚束效应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它揭示了光的类粒子行为。它是由于单光子源一次只能发射一个光子而产生的现象。由于两次光子发射之间必须完成一个激发和弛豫循环,两次光子发射之间的小间隔主要取决于单光子源的激发态寿命。
当将发光信号分成两束,采用两个检测器同时探测,每个光子只能被其中一个检测器探测到。即在同一时刻仅有一个检测器可以探测到光子。反聚束效应会导致两个探测器的信号在很短的延迟时间内呈现反相关(hbt实验)。“
光子反聚束测试功能
和常见的利用机械位移平台的mapping方式相比,采用扫描振镜的mapping方式无需样品发生任何位移,通过光斑在视场内的nm级位移来实现样品的成像。这种方式可以方便的和磁场,低温,cvd等其他设备结合在一起,实现“绝dui”的原位测试,避免位移平台本身重复精度累积带来的成像扭曲和定位偏差。
而全新推出的光子反聚束测量模块,在原本拉曼光谱、荧光寿命、光电流成像的基础上新增光子反聚束功能,在方便快捷的进行零声子线的测试的同时,还可以完成光子反聚束的测量,极大的简化色心的搜寻流程,迅速判断制备工艺水平。
该模块有助于研究者用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pl)成像来表征样品,快速确定目标区域(可能有单光子源的区域),随后在同一仪器来进行反聚束实验。
典型案例:
对已经进行过氮离子注入处理过的纳米级金刚颗粒进行光谱分析,从而精zhun定位符合要求的潜在色心:上图1为在5x物镜下进行快速粗扫后得到的针对零声子线峰位强度成像,图2为40x物镜下粗扫获得的强度图像,可以看到十字标志处单独存在的一个潜在优质色心,图3为该点的pl光谱图,可以清晰看到637nm处的较窄的零声子线。
利用扫描振镜直接将光斑移动至感兴趣的点位进行hbt测试,上图为测得的单个nv-所体现的光子反聚束现象。
常见的处理金刚石样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以浓硫酸和双氧水配备的食人鱼溶液浸泡和清洗,或者将金刚石样品放入空气中进行高温加热,经过处理后的金刚石样品表面氧化层被去除后,再通过飞秒激光辐射等方法进行n离子的注入,从而生成单个nv色心、多个nv色心发光点,以及高密度nv色心团簇。
与显微共聚焦荧光系统联用的光子反聚束实验具有众多优势。不仅可以快速筛选nv色心的可能区域,还能实现空间分辨及对其单光子发光源特性的研究,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协助单光子源的前沿研究,助力新型量子技术的快速筛选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