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作为关键词又一次被重点提及。“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互联网+”等一起成为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智能产业腾飞的基石。
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在哪?将人工智能的“炒作热”真正变成“落地热”,这可能才是未来3-5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题与核心。
人工智能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而这个“新”的一重含义可以理解为“从追求高速增长变成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并重”。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热始于2015年,经过三年的持续升温、市场培育、政策的扶持、创业者的激情投入,现在正步入一个追求高质量、有内涵的发展新阶段。
2015年5月,*印发《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人工智能的落地,依靠的就是与具体行业应用的结合、场景化应用的深入探索。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从一开始就注重落地与实际应用,而不是单纯的概念炒作。这是一个正确的开端。
此后,从2015年到2016年,*以及相关部委又陆续发布了多个文件,对人工智能的落地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比如,《*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布局的11个领域之一,《“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转折性一年。2017年3月,人工智能被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上升为战略。同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30年要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12月,*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2018年“两会”,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已成为富国强民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也是体现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和维度。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深度结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焦点和热点。
ai是“水滴”,ai还是催化剂
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关于人工智能的大讨论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带来了四个提案,其中一个提案就是《鼓励企业开放人工智能平台》,建议出台更大力度的项目、资金、税收等政策措施,推动各行业和地区加快应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同时加大对我国本土深度学习开源平台的支持。就像数据要共享,大数据平台要公开一样,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建设可以更有效地将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能力、计算资源与传统企业的数据和应用进行对接,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进而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
*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说得更直接,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先从垂直领域入手,比如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在某些特定场景中通过运用ai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的五大建议中有四项与人工智能、行业智能有关。他认为,未来ai不仅将深入人们的生活,还将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巨大作用。他建议,用人工智能武装各行各业,给实体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ai是“水滴”,未来将渗透到各行各业;ai又是粘合剂,它将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结合;ai还是催化剂,让智能技术在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产生更加强烈的化学反应,持续推动创新与发展。
人工智能“落地热”才是真的热
就在“两会”进行期间,南京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这是继*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之后又一家ai学院。2018年就业市场的一项调查显示,ai方向的应届硕博毕业生,高年薪可达50万元-70万元。无*偶,3月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的课堂上,30多名初一学生参加了“人工智能进课堂”的课。据说该中学开设的人工智能选修课,不到两小时即被抢完。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
*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提交的《加快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中表示,应该积极布局前沿理论研究和超前技术研发,前瞻布局机器学习、量子智能计算等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无监督学习和自主学习,加强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培养。
2018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简称2018 gaitc)大会主席之一,2000年图灵奖得主、*院士姚期智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人才是大计,在大量吸纳科学家的同时,还要自己培养人才,给年轻人足够的空间,对科技成果的评价要有清晰的区隔标准和奖励机制。对于人工智能的落地,姚期智指出,人工智能还需要在一些细节层面不断完善,根据已有的经验、参数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不断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如果能将量子计算与ai结合在一起,人类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表示,人工智能若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关键的是将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工作做好,并使它很快地拓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国已经启动了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的建设,马上还要发布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加强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去,应用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去。人工智能的“落地热”才是真的热。
原标题:如何将人工智能的“炒作热”真正变成“落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