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2014年度电工行业十大关键词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14年度,我国电工行业虽无翻天覆地之变,却也有一日三秋之惑。强势来袭的能源互联网,滚雪球般的电力反腐,壮志难酬的分布式光伏,混战一片的风电运维服务等。其中甘苦、冷暖,唯有身在其中,方能体味。
【关键词】 新一轮电改“闯关”
新电改方案赶在去年年底推出。
去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第39次常务会议,备受能源界瞩目的新电改方案当日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
作为探路石,11月初,深圳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也被视为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的信号。
在深圳的输配电价改革中,电网不再作为电力交易主体,而是扮演输配电服务商的角色,过去电网依靠买卖电获取购销差价的盈利模式被打破——而这正是新一轮电改的最大亮点。网售分开,即通过输配电价独立而实现电网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确定了电力行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路径和目标,然而截至目前,只有厂网分离基本实现,主辅分离仍不彻底,输配分开尚无时间表,竞价上网及电价市场化更是遥遥无期。
有分析认为,按照新的电改方案,一旦售电业务放开后,新增主体或将不仅仅进行电力销售,还将同时提供和电力相关的多元化服务;而发电企业也将有机会延伸产业链,有望通过部分锁定下游用户减少电力市场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就售电公司而言,出于竞争需要,并购上游低成本电源也将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见,电力混业经营时代或将来临,发、售一体化企业有望出现。
电网十年大格局基本不动的现状将有多大改善?电网主导电力系统的时代是否会宣告结束?对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人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电力系统开展反腐
2014年国家电网系统已有多位高管“出事”。4月,审计署进驻国家电网公司,从5月起,便陆续有国家电网旗下地方电力公司的人员被查。
据称,广东电网公司原总经理吴周春2014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5月,国家电网华北分部主任、党委书记朱长林被带走调查。此后,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局原局长马林国因涉嫌违纪接受调查;7月,安徽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依法决定对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原副总经理关守仲予以逮捕;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上海市纪委对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组织调查等。
而审计署去年6月16日发布的西电东送21个输变电项目审计结果显示,在21个西电东送项目中,审计查出的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各类问题涉及资金总额达66.83亿元。
电网系统之外,电力反腐已经波及到发电企业和能源局官员。能源局至今已有原副局长许永盛、新能源司原司长王骏、核电司原司长郝卫平、电力司原副司长梁波等被查,工作经历中均涉及电力领域。
电力项目核准则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电网规划、输电工程、变电站建设、自备电厂建设、上大压小工程,以及小火电机组关停等。据悉,电厂项目从筹划到建设获批,一整套手续至少需要耗时两年,中间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寻租空间。
【关键词】 特高压搭上“顺风车”
在我国持续加大雾霾治理、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使得此前推进缓慢的多条特高压建设,搭上了治理雾霾的“顺风车”。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施跨区送电项目,以治理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此后,关于跨区输电及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关政府部门多次进行了部署。
4月,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
5月,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发展特高压形成共识。这意味着特高压技术在解决能源供求空间矛盾、降低中东部雾霾污染、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已获国家高层认可,即将启动大规模建设。
当前,除了纳入国家“十二五”
规划纲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二五”等规划外,我国还在规划建设12条跨区送电通道,包括国家电网公司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
有分析预测,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全部建成投运后,华北电网将初步形成特高压交流网架,京津冀鲁新增受电能力3200万千瓦。
同时,华东电网将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长三角地区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可有力支撑受端地区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而根据投资估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总投资将达到约2000亿元,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900亿元,直接带动电源投资约5000亿元。
【关键词】 “近零排放”惹争议
雾霾的肆虐,将煤炭押上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的被告席。而占据煤炭消费50%以上的煤电,更是被“千夫所指”。
重压之下,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作为一个新目标,正由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向全国漫延,颇有燎原之势。而除了某些新建电厂在按照“近零排放”建设,还有为数不少的现役燃煤机组也已列入改造计划。
尽管国内外对其尚无公认定义,但这丝毫不影响能源、电力行业的热情。科研管理部门抓紧攻关、环保产业界密切跟进、媒体持续跟踪、专家学者纷纷解读、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也在研究是否把“近零排放”纳入宏观决策之中。
据悉,目前燃煤电厂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系统配置,一般由低氮燃烧、scr脱硝、空气预热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湿式电除尘等系统构成,最终实现污染物综合脱除和超低排放。
而分析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已有技术的堆砌和设备潜力(或者裕量)的挖掘等。如仍沿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进行二氧化硫的高效脱除,但增加了系统的裕度和复杂度;如将原来3层的脱硫吸收塔喷淋层,增至5层或增加一个吸收塔,而氮氧化物控制仍采用常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但增加了催化剂用量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若进行一般的“近零排放”综合改造,机组耗能同比要上升3克/千瓦时煤耗。仍以2×1000兆瓦电厂为例,3克煤耗相当于一年要增加3万多吨标准煤的消耗,仅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要增加8万多吨。
由于增加了更多的环保设备,发电机组系统阻力增大,厂用电率增加,这些都不利于降低供电煤耗。
事实上,这种改造方式,已引发了不少业内专家的质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就曾特意撰文指出,“近零排放”不仅在技术上没有重大创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比也太低。
因为,真正的清洁煤炭减排技术,是不能以能耗和碳排放为代价的。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强势袭来
如果你不知道“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那么你out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已成功颠覆众多产业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传统能源产业的未来聚焦点和突破口放在互联网与能源的结合上。
有观点宣称,能源互联网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的完美结合,势必将产生一个巨大的能量体,甚至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未来十年,能源互联网产业带来的直接和附带产业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一个属于能源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听上去很让人兴奋,但也有些让人措手不及。当互联网遇上传统能源产业,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或者掀起多大的巨浪?
来听听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军企业远景能源怎么说、怎么做的。
在远景能源看来,能源互联网是具有生命体特征的实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它从物联开始,让智能发电、用电、储电设备相连,然后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更进一步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而发电、用电、储电这些设备通过物联介入到能源互联网这样的平台后,机器之间可以形成自我对话。其好处就是可以时时匹配供应和需求的信息,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平台整合分散的需求,最终形成能源交易等。
再来看看其能源互联网的最新实践。据悉,该公司已利用阿波罗第三方云平台和大数据,帮助开发商、投资商,从早期的项目发起、开发、建设、运营,到后续资产交易,进行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从而使低成本资金入市等。目前阿波罗联盟首批合作客户超过30家,联盟还包括tuv南德认证、基金、保险、银行等金融相关方。
有一点很重要。能源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很可能将来超越甚至颠覆你的不是你的同行,而是其他行业外的企业;也有可能你做得很大,但到最后也仅仅只是别人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程序。
【关键词】 核电重启
2014年,核电重启号角吹响。
随着我国能源革命大幕开启,停滞了几年的中国核电,从福岛核电事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进入明朗期。
去年,我国核电发展捷报频传:3月,内陆首家核电站——桃花江核电筹备开工,该电站将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建造;“华龙一号”技术通过评审并落地福清核电站,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中国造”;cap1400机型——由我国在引进美国ap1000核电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升级版”机型,在技术上已定型并得到国家认可。
在技术发展步步为营的同时,对国际核电市场长期观望的尴尬也从2014年开始改变。在我国国家领导人的积极推销中,去年我国核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期间,中英双方就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