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六大理由 眼球追踪加速VR/AR进化

眼球追踪技术在消费端很早之前就已经应用在手机上,现如今,也有一些vr设备将这项技术融入其中,除了国内的七鑫易维、青研科技等之外,比如日本的fove、瑞典的tobii等都在研究眼球追踪和vr/ar的结合。
眼球追踪到底能为vr/ar的体验带来多大的变革,近日,瑞典的tobii就这个问题给出了6大理由。
现在的vr/ar设备是“盲目”的
“现在的vr/ar设备并不具备理解用户的功能”,tobii的商务总监oscar提到。他认为,现在的vr/ar设备都是“被动”的,只是一味地接受用户的指令,即便是iphone x这样具备面部识别功能的设备,也并没有充分的理解用户。
给设备装上“眼睛”,让设备能够理解用户,从而实现更好的体验,oscar认为眼球追踪是实现这项功能的重要技术。
tobii一直在研发眼球追踪功能,其能够与pc、vr设备结合,去年6月发布了htc vive+眼球追踪的开发套件——vr4,并且和高通合作,目标是让眼球追踪成为vr头显的标配功能,让每一台vr设备中都包含这项功能。
眼球追踪带来的进化
tobii目前将眼球追踪技术应用在六大领域,并且将其分为“让设备进化”和“让体验进化”两个大方向。
让设备进化
让设备进化的分类中主要分为foveated rendering(注视点渲染技术)、eye position(眼球定位)、biometrics(生物特征识别)三大块。
注视点渲染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头显必备的能力,该技术能够让头显降低对显卡渲染的要求,显卡会集中渲染用户眼睛注视的区域,而在这之外的区域则逐层模糊显示。
眼球定位则可以通过检测眼球的位置,让内容始终处于视角的中心,达到提高vr体验的效果。后一项生物特征识别则是通过瞳孔的特征来识别用户,来实现诸如自动登录等功能。
让体验进化
和内容、体验直接相关联的则被分为“眼球追踪操作”、“社交·互动”、“分析”三大领域。
oscar重点介绍了眼球追踪操作。“在pc时代,人们的操作习惯是在眼睛看到目标后,移动鼠标、点击,达到操作目的,鼠标、键盘成为中间的介质;而当智能手机出现,用户能够直接用手来进行操作,触屏、滑屏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
pc:识别目标→移动鼠标→点击
智能手机:识别目标→手指点击
现在大多vr内容:识别目标→移动控制器→点击
对于习惯了这种操作的现在的用户来说,vr体验的速度感并不强,甚至会觉得有些慢,而眼球追踪则成为一种直接的交互方式,而且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
此外,在“社交·互动”这一块,oscar展示了一个demo。在社交应用中,重要的是交流互动,除了虚拟形象以及声音之外,肢体语言、脸部表情、眼神都是促进交流的重要因素。在demo中,没有使用眼球追踪的avatar看起来僵硬,完全看不透是什么样的情绪;而使用了眼球追踪的avatar则看起来生动许多。
在今年的gdc2018上,高通展示了搭载了骁龙845的新的vr一体机,其中高就结合了tobii的眼球追踪套件。
提高手势识别的精度
除了在以上几个领域之外,tobii还在研究使用眼球追踪来提高手势识别的度。现在很多运动相关的模拟体验以及游戏中都在大量使用vr,手势识别也在其中寻找一席之地。
比如投球这样的一个动作,由于每个人的手臂长度、投球的动作都不一样,用手势识别很难识别球投向了哪个位置,但是加上眼球追踪的话,就能知道用户看的是哪个位置,收集数据从而推测出球的目标点。不论是在模拟训练还是在vr游戏的开发中都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
后,oscar称tobii今后还将继续在眼球追踪技术上投入更多精力来做研发,让vr/ar体验进入下一阶段——理解用户。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