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异同点有哪些

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异同点在于两者目的都是督促债权人积极履行权利,但是两者的客体、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又有差异。保证期间的意思是保证合同的保证人能够主张权利的最长时间。
一、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异同点有哪些
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异同点:保证期间是指债权人有权向保证人行使权利的限定时间,其与保证诉讼时效期间具有接近一致的功效,期间的经过能免除保证人的责任,且都有借以督促债权人积极主动行使权利,但其与诉讼时效存在的差异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1.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客体不同;
2.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长短不同;
3.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不同;
4.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后果不同。
二、保证期间是什么意思
保证期间就是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证人(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逾此期限,债权人未提起上述主张的,保证人则不承担保证责任。可见,保证期间经过构成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担保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
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向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的(一般保证中)或向保证人主张(连带保证中)保证债权,则保证期间因此而早于约定的期间提前结束,但保证责任并不因此而结束。即使超过保证期间,保证人仍然可能承担责任。例如一般保证合同中当事人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一年。债权人因债务人在超过主合同履行期10个月仍未能履行(未还完钱),遂向法院起诉债务人和一般保证人,此时保证期间终止(完成它的作用),若只起诉一般保证人,法院一般请债权人添加债务人做共同被告。胜诉后经法院强制执行债务人未果之时,可要求一般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即申请强制履行。
三、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不过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要与保证债务的保证期间区分,保证区间是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其保证期间按主债务到期后六个月计算。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债权后,开始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