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影评:功夫版的苏丽珍和周慕云
王家卫应该算香港电影界导演第一梯队里最晚交出北上电影作品的人了。继在美国拍摄《蓝莓之夜》后,被称为“墨镜王”的王家卫用了五年的时间在打磨这部《一代宗师》。一向慢工出细活的他对该片最终的艺术、商业价值的双重追求是煞费苦心的。为了免除“北上”身份的尴尬和困惑,王家卫此次做足了准备工作,遍访国内各大武林门派名师,足迹从北到南,从行动能够看得出他以一种真诚的姿态在拥抱内地,期望找到自己电影作品顺利流向内地观众心田的那一道神秘阀门。
高手自在民间,八卦、形意、咏春、太极等民间武林高手固然是大有人在,不过相对于主流的电影观众而言,他们只是一部分非主流的团体,甚至可以说比较边缘化的,距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稍远了点。王家卫在大银幕上为他们树碑立传当然是大好事一桩,但并不会因此就能成功对接上内地大多数观众的口味,《一代宗师》极力渲染的江湖武林,将远离日常生活的、旧有武术圈子的往事放大得如此夸张,实难引起观影共鸣,毕竟分量轻了。
可以把本片的上半部分看作是王家卫对国内武术界的一个诚意交代,经他镜头聚焦,通过叶问一战成名武林的段落,将当时南北武术圈的盛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这一段中,有一个非常主旋律的表达,那就是“拳分南北,国不能分南北”,这样的直白,实难想象是王家卫的风格?电影终究是要对观众负责的,上半部分精彩的动作段落质量上乘,能够牢牢吸引住观众。如果说甄子丹的《叶问》动作设计是一杯白开水般简单明了,那么本片的则似一壶浓茶回味无穷,打斗中的很多细节通过升格镜头给予放大,一个简单的动作被很多画面拆解得如内脏解剖般细腻。讲究快与慢的交叉切换,既有出招前静态的造型美,又有交手中动态的力道之美。这一次,王家卫对动作场面的要求不再像《东邪西毒》中通过抽格处理后呈现出眼花缭乱感,更加注重满足了观众的视听诉求。
上半部分密集的打斗场景在下半部分叶问开馆收徒时收敛起来,毕竟这是一出贴有王家卫标签的电影,“打打杀杀只是它地外表”。此时王家卫流露出他最擅长的两种东西,一是文化寻根,二是情感抒发。在他早期的作品《阿飞正传》、《春光乍泄》等片中,角色均呈现出“不知何去何从”的漂泊感,暗含着那个年代部分香港人左顾右盼文化体认上的困惑。在本片中,王家卫摒弃了对个体身份的追问,企图寻求整体意义上的根源探寻,将香港部分文化的形成作了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归纳和概括。如果说以前王家卫的作品充满了问号,那么这一部《一代宗师》则是在主动给出答案。
当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将那颗纽扣还给梁朝伟饰演的叶问时,王家卫最钟意的情感描写露出了真面目。他镜头下的男女情感故事,多是悲剧收场,寻不见直白了当的“我爱你”,处处是隐忍克制的心头想。本片可以说是《花样年华》中苏丽珍与周慕云情感纠缠的再次上演,所不同的是张曼玉换成了章子怡,而梁朝伟仍然摆出了最迷人的抽烟造型,相似的音乐,结尾处佛教菩萨的空镜头(在《花样年华》中是吴哥窟)传递出的宗教意味等等,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一代宗师》这样的电影,想要满足的对象太多,既有国内非主流的武林圈子,又有普通的电影观众;既要有向国际电影市场兜售的资本,又要有对“墨镜王”粉丝的情绪照顾,最终使得这部王家卫电影呈现出别样的面貌。回想赵本山和小沈阳的演出,除了其能代表北方的文化符号外(算是对影片拳分南北的主题服务),更多的无非是对北方电影市场的商业考虑罢了。不了解情况的王家卫以为“春晚喜剧王”赵本山是票房灵药,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