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机床的工作部件常需要做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这种相反方向的运动大多靠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三相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很简单,只需将三相电源中的任意两相对调,就可使电动机反向运转。
正反向运行线路又称为双向可逆线路,根据采用的主令电器不同,可分为按钮控制和行程开关控制这两大类。
1、开关控制的正、反转线路
倒顺开关是一种组合开关,图2.13为hz3-132型倒顺开关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倒顺开关有六个固定触头,其中u1、v1、w1为一组,与电源进线相连,而u、v、w为另一组,与电动机定子绕组相连。当开关手柄置于“顺转”位置时,动触片s1、s2、s3分别将u-u1、v-v1、w-w1相连接,使电动机正转;当开关手柄置于“逆转”位置时,动触片s1'、s2'、s3'分别将u-u1、v-w1、w-v1接通,使电动机实现反转;当手柄置于中间位置时,两组动触片均不与固定触头连接,电动机停止运转。
图2.14是用倒顺开关控制的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倒顺开关来改变电动机的相序,预选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后,再通过按钮sb2、sb1控制接触器km来接通和切断电源,控制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
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电路所用电器少,线路简单,但这是一种手动控制线路,频繁换向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操作不安全,因此一般只用于控制额定电流10a、功率在3kw以下的小容量电动机。生产实践中更常用的是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电路。
2、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
图2.15为按钮控制的电机正、反转典型电路。从主电路看,两个接触器km1与km2触头接法不同,因此当km2触头闭合时,引入电机的电源线左、右两相互换、改变了相序,使电机转向改变。
图2.15为按钮控制的电机正、反转典型电路。从主电路看,两个接触器km1与km2触头接法不同,因此当km2触头闭合时,引入电机的电源线左、右两相互换、改变了相序,使电机转向改变。
由图可知,km1和km2触头不允许同时闭合,否则会引起电源两相短路。为防止接触器km1与km2同时接通,在各自的控制电路中串接对方的动断触头,构成互锁关系。
a)图是“停车反转控制电路”,因为电机正转时,按下sb2使km1得电并自锁。此时按下sb3也不能使接触器km2得电。电机要反转必须先铵下停止按钮sb1,使km1失电,其动断触头闭合,然后再铵下sb3,km3才能得电,使电机反转。
b)图是“直接正反转控制电路”。它利用复合按钮的动断触头分别串接于对方接触器控制电路中,不必使用停止按钮过渡就能直接控制正反转。但要注意,这种直接正反转控制仅用于小容量电动机,拖动的机械装置转动惯量又较小的场合。
3、行程开关控制的正、反转线路
图2.16为行程开关控制的正反转电路,它与按钮控制直接正反转电路相似,只是增加了行程开关的复合触头sq1及sq2。它们适用于龙门刨床、铣床、导轨磨床等工作部件往复运动的场合。
这种利用运动部件的行程来实现控制的称为按行程原则的自动控制或称为行程控制。
工作原理: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1得电并自锁,电动机正转使工作台前进。当运行到sq2位置时,撞块压下sq2,sq2动断触点使km1断电,sq2的动合触点使km2得电动作并自保,电动机反转使工作台后退。当撞块又压下sq1时,km2断电,km1得电,电动机又重复正转。
图中行程开关sq3、sq4是用作极限位置保护的。当km1得电,电机正转,运动部件压下行程开关sq2时,应该使km1失电,而接通km2,使电机反转。但若sq2失灵,运动部件继续前行会引起严重事故。若在行程极限位置设置sq4(sq3装在另一极端位置),则当运动部件压下sq4后,km1失电而使电机停止。这种限位保护的行程开关在行程控制电路中必须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