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电磁搅拌(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ems)技术的应用是连铸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
。目前,电磁搅拌技术已成为改善连铸坯质量、稳定操作、扩大品种范围和提高生产率
的重要技术手段;电磁搅拌装置也已成为连铸机的常规配置。为使广大读者对电磁搅拌技
术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有必要对其发展历史做一简要回顾。
改善铸坯凝固组织的重要性是的,连铸技术的出现对控制凝固过程有了特殊
的需要并提供了合适的条件。由于电磁搅拌技术的突出特点,如电磁搅拌器的工作原理和
制造工艺与旋转电机相类似;它不与钢水接触而能控制钢水的流动以及运行可靠等,因
此,自1960年代以来,电磁搅拌技术备受连铸界的瞩目。
但是,电磁搅拌技术作为一项新的工艺技术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早在1922年,
mcneill提出了个电磁搅拌,论述了熔融金属的流动对凝固组织、偏析和夹杂物
分布的影响。1933年 shtanko和1934年 bruchanoy等利用旋转磁场分别研究了有色金属和
钢水的流动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含气量低、夹杂物少、晶粒细、无
枝晶等,由此证实了电磁搅拌所具有的主要优点。而此后20多年间,由于传统模铸工艺
不适合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被耽误了。直到1950年代初,连铸技术的出现对
电磁搅拌技术有了特殊的需要,并提供了合适的条件,电磁搅拌技术又重新活跃起来
s. junghans和o. schaaber等在德国 huckingen的试验连铸机上进行了沸腾钢连铸电磁搅拌
的试验,然后,1961年 poppmeier等在奥地利 kapfenberg的 boehler工厂的连铸机上
进行了合金钢连铸电磁搅拌试验,到196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法国、日本、德
国、英国、苏联等国同时开发了方坯连铸二冷区电磁搅拌( stran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sems)技术,并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1973年,法国 safe hagondange钢厂是
在四流240mm×240mm大方坯连铸机上都安装sems的厂家,进行了系统的工业应用,
使电磁搅拌技术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此后近十年间,二冷区电磁搅拌技术一直占有主
导地位。
1970年代开始,随着改善方坯连铸表面质量需要,导致对结晶器电磁搅拌(m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m-ems)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法国 aleyard厂和英国 tsascids厂
都进行了工业试验,用于改善敞开浇注的硅和铝镇静钢连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由于结
器铜管材质的影响而发展比较缓慢,直到低频电源的开发成功,才使法国钢铁研究院
(irid)/cem于1977年在德国abed- eschweiler的一台四流方(圆)坯连铸机上进行了
mems技术的次工业应用,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而被迅速推广。至今mems技术
已取代sems成为应用泛的电磁搅拌技术。
其林贝尔磁力搅拌器gl-6250b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