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于行车滑触线进行更新换代时,一般需要经过 4 个步骤:其一,对经长期使用已腐蚀老化的原支架进行拆除;其二,新支架固定;其三,滑触线吊装,其吊装包括:吊架固定、滑触线间连接以及集电器等装配;其四,滑触线调试,试运行:为保证滑触线运行畅通,需对滑触线直线段和接头部分调整,并进行试运行。滑触线作为输电线路的一种,其截面选择参照输电线路,遵循下列几个条件:(1) 避免正常运行时发生电晕, 60 kv 以下线路可以不考虑;(2)机械强度, 1 kv 以下的ⅲ类线路单股铜线大于6mm2;(3)长期通过的电流应满足热稳定的要求,裸线正常运行温度应小于 70 ℃;(4)0.4 kv 供电系统允许的电压变化范围 +5%~-10%。对滑触线而言,电压变化主要表现为下降,而且一般要求从低
压屏的馈电开关到滑触线末端,压降不得超过
12%,否则将影响行车电气设备的寿命。
1 电阻压降的估算
电阻压降:
△u=30.5×i×ρ×l/s
式中, i 为电流(a); ρ 为电阻率(ω·mm2/km); l 为导体长度(km);
s 为导体截面积(mm2) 。
铜的电阻率为 17.5 ω·mm2/km;
铁的电阻率为
97.8 ω·mm2/km;
5# 角钢的截面积 s≈50×50-45×45=475 mm2;
5# 角钢 100 m 在 1 000 a 下的压降为:
△u=30.5×1 000×97.8×0.1÷475=35.66 v
320 mm
2 铜导体 100 m 在 1 000 a 下的压降为:
△u=30.5×1 000×17.5×0.1÷320=9.47 v
320 mm
2 铜导体 1 000 m 的电阻为:
r=17.5÷320=5.469×10-2 ω
考虑到交流电路内存在“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这些效应使电阻值约增加 0.2%~1%左右。铁的电阻率远大于铜的电阻率, 475 mm2 的 5# 角钢的电阻压降比 320 mm2 的铜导体滑触线压降大许多,且发热损耗高,这正是角钢类在大电流滑触供电被逐步淘汰的原因。另外,以上计算虽然简单方便,但仅考虑了导体的电阻效应,没有考虑相邻输电导体电磁场的相互影响,即电感对压降的影响。
2 阻抗压降的计算
以 jgh-320 滑触线为例计算,忽略钢材的导电效果,将铜导体按圆形近似计算。
铜导体等效半径为:
r=(s/π) 0.5=(320/π) 0.5=10.09 mm
滑触线相间距 h 按 400 计算为:
la=lc=[0.5+2ln(1.414×h÷r)] ×10-7
=[0.5+2ln(1.414×400÷10.09)] ×10-7
=8.553×10-7 h/m
lb=[0.5+2ln(h÷r)] ×10-7
=[0.5+2ln(400÷10.09)] ×10-7
=7.86×10-7 h/m
按较大的 a、c 相(边相)计算:
x=ωl=2π×50×l
=2π×50×8.553×10-7
=2.687×10-4 ω/m
=0.268 7 ω/km
z=(x2+r2) 0.5
=(0.268 72 + 0.054 692) 0.5
=0.274 2 ω
100 m 长滑触线 1 000 a 下的阻抗压降(线电压):
△u=z×i×l×30.5
=0.274 2×1 000×0.1×30.5=47.45 v
所得出的阻抗压降远大于电阻压降(9.47 v) 。
△u%=47.45÷400=11.86
将计算结果与表中的数据对比,表中所列数据与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吻合。此外,相间距离 h 减小可以降低阻抗和阻抗压降,但因受集电器高度、瓷瓶高度限制,不可随意缩小。表中, jgh-85 滑触线和 jgh-320 滑触线在 1 000 a-100 m(滑触线的实际运行电流 -长度)的线路压降分别为 18%和 11.86%,截面积增加了近 3 倍,压降仅下降 34%,说明仅靠增大滑触线截面积降低压降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