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t/d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80t/d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间隔板将箱体的内部间隔为厌氧池和好氧mbr膜池,在好氧mbr膜池的内部设有mbr膜组件,风机、反清洗泵和清水泵设在好氧mbr膜池的上部。通过以上设置,本发明将mbr膜组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加提高了整体设备的出水效果,在处理小水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反冲洗系统,提高了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是目前较*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硝化除臭技术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经厌氧处理后易产生氨、硫化氢、甲硫醇、胺等致臭物质,这些致臭物质散逸至空气中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设施周边空气质量。
目前污水厂除臭方法主要有:对已逸出到大气中的臭气进行收集去除的被动的除臭方法,代表技术有生物滤池过滤、植物提取液除臭、活性炭吸附、高能离子除臭、化学除臭和活性氧除臭等;以及通过投药提高污水中氧化还原电位,避免含氮及含硫化合物产生的主动除臭法。
以上方法均需额外的动力设施和化学药剂,运行费用昂贵,管理难度大,基本不可能在农村地区推广。创新型的反硝化除臭技术是利用已有的跌水充氧生物接触氧化池产生的硝化液和剩余溶氧回流至缺氧池,稀释并氧化其中的还原性致臭物质,省却了动力消耗和药剂费用,成本低廉,管理简单,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可能存在的臭味问题,提高了跌水充氧段和人工湿地水体的卫生性和可观赏性。
一般来说,废水中复杂有机物物料比较多,通过厌氧分解分四个阶段加以降解:
(1)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由于其大分子体积,不能直接通过厌氧菌的细胞壁,需要在微生物体外通过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废水中典型的有机物质比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后的这些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胞的体内进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阶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到细胞体内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还有部分的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产生。
(3)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步的产物进一步被转化成乙酸、碳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厌氧过程较为重要的阶段和整个厌氧反应过程的限速阶段。
厌氧技术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1860-1899年):简单的沉淀与厌氧发酵合池并行的初期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中,污水沉淀和污泥发酵集中在一个腐化池(俗称化粪池)中进行,泥水没有进行分离。
第二阶段(1899-1906年):污水沉淀与厌氧发酵分层进行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06-2001年):独立式营建的高级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中,沉淀池中的厌氧发酵室分离出来,建成独立工作的厌氧消化反应器。
与此相对应的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反应器主体也经历了三个时代。
*代厌氧反应器是以普通厌氧消化池(cadt),厌氧接触工艺(acp)为代表的低负荷系统。
第二代反应器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在反应器内保持大量的活性污泥和足够长的污泥龄为目标,利用生物膜固定化技术和培养易沉淀厌氧污泥的方式开发出的。如厌氧滤器(af)、厌氧流化床(afb)、厌氧生物转盘(arbcp)、上流式厌氧污泥床(iaasb)、厌氧附着膨胀床(aafeb)等。其中uasb反应器为应用较广的反应器,在其为代表的第二代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一代反应器。
第三代厌氧反应器是在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的前提下,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从而既能保持大量污泥又能使废水和活性污泥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厌氧内循环(ic)等。
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蒋展鹏等[6]采用电渗析法和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无机废水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电渗析法处理氨氮废水2000~3000 mg/l,去除率可在85%以上,同时可获得8.9%的浓氨水。此法工艺流程简单、不消耗药剂、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量与废水中氨氮浓度成正比。pp中空纤维膜法脱氨效率>90%,回收的硫酸铵浓度在25%左右。运行中需加碱,加碱量与废水中氨氮浓度成正比。
乳化液膜是种以乳液形式存在的液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用于液-液分离。分离过程通常是以乳化液膜(例如煤油膜)为分离介质,在油膜两侧通过nh3的浓度差和扩散传递为推动力,使nh3进入膜内,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用液膜法处理某湿法冶金厂总排放口废水(1000~1200mgnh4+-n/l,ph为6~9)[7],当采用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为表面活性剂用量为4%~6%,废水ph调至10~11,乳水比在1:8~1:12,油内比在0.8~1.5。硫酸质量分数为10%,废水中氨氮去除率一次处理可达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