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茶多酚(tp)、槲皮素(que)和维生素c(vc)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采用4个体外氧化应激模型:在大鼠的心、脑匀浆和cq毒化小鼠肝脏匀浆中用fenton反应诱导脂质过氧化模型,以及h2o2诱导红细胞溶血模型;3个体内模型:结扎小鼠大脑中动脉(mcao)致脑梗塞模型,大鼠冠脉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模型和ccl4毒化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测定了各化合物在这些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在体外,que和tp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fenton反应导致的大鼠心、脑匀浆和ccl4毒化小鼠肝匀浆中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和h20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que的ic50分别为:0.4x10^-4,0.2x10^-4,0.5x10^-4,0.3x10^-4 mol/l;tp的ic50分别为:0.7x10^-4,7.8x10^-4,1.1x10^-4,0.6x10^-4 mol/l。二者的作用均大大优于vc(ic50分别为110x10^-4,<0.001,21x10^-4,2.9×10^-4 mol/l)。在体内,20mg/kg剂量的que和tp以及200mg/kg剂量的vc均可有效改善mcao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缩小脑梗塞面积(ip抑制率分别为32%,24%,19%,po抑制率分别为25%,20%,16%),减少脑组织中120的生成及提高gsh-px的活性;还可缩小心律失常大鼠的心肌梗塞范围(抑制率分别为24%,16%,13%)。20mr/kg剂量的que和1p可升高cq毒化小鼠肝脏组织中sod的活性,200mr/kg剂量的vc无此作用。结论:que和tp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均优于vc,提示即苯并吡喃结构上的多邻位酚羟基可能是高效抗氧剂的结构基础。vc体内抗氧化作用优于体外,提示其在体内可能是通过其他间接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而不仅仅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本实验中,抗氧剂对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选择性,提示在评价天然药物抗氧化活性时应当采用多模型体系。完成机构:中国药科大学药理研究室,南京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