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最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rs-232在1962年发布,命名为eia-232-e,作为工业标准,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其传送距离最大约为15米,最高速率为20kb/s,并且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所以,rs232只适合于本地通讯使用。
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它是为弥补rs-232之不足而提出的。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s,传输距离延长到1200米(速率低于100kb/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tia/eia-422-a标准。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由于eia提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rs作为前缀,所以在通讯工业领域,仍然习惯将上述标准以rs作前缀称谓。rs-232、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而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