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南茗佳人【趣谈普洱】三:零基础如何学习普洱茶?

上一期我们在南茗佳人公号和大家分享了《视频|茶桌上的礼仪有哪些?》,这期我们和大家分享零基础如何学习普洱茶?关注南茗佳人微信公号可查看视频。
今天这一期可能是很多新茶友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了。
随着人们对普洱茶认识的加深,普洱茶的影响力在这些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像2007年普洱茶还成为当年中国的三大热词之一:股票、房奴、普洱茶。
不少人觉得现在学习普洱茶会比较不容易,因为觉得市场太乱了,你需要遇到对的茶、对的人、对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对于如何学习普洱茶,普遍上会有一个不是那么积极的心态,甚至还有一个非常调侃的观点是说:全凭运气。
我们说享受普洱茶不仅是需要“茶的本事”也需要“喝的本事”,那么怎么才能够养成这种能力、并且从喝普洱茶这件事情里得到快乐呢?
就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讲,喝茶的人群大概有三个类型和三种需求,这三种需求导致各自关注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就是养成的方式非常不一样,但是我们往往混为一谈,混为一谈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矛盾和对不上的地方。
一、新茶友的需求
第一个类型,新茶友,也就是我们所说茶小白的需求。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真的去体会每一款茶,学关于普洱茶的一些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比如普洱茶的定义,起码你要知道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它分为普洱茶和普洱茶两种类型。
要踏踏实实地学着判断出一款茶的香气是高扬的还是沉稳型的,茶汤是饱满还是寡薄,从这些微小的感官体验中体会到快乐,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建立起整个感官体系的平正规矩。
我们说学习普洱茶难,其中一个难点其实是在于辨识信息的真伪。因为普洱茶的原产区与中原文化发达区实在是相隔太远了,万水千山,所以普洱茶直到明清时期才被认知,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很少,目前已出版的讲普洱茶历史的书籍内容上很单薄,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去考证。这给人们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带来了很多的不足与误区,比方说,关于老茶信息的真假;或者你喝茶的时候,喝到的这款茶是不是跟它的宣传相符合,产地、采制时节、大概的树龄。
所以我们做茶也要自己去茶山,自己去看、去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地方的历史,
当时詹英佩老师给我们上的茶山课程。我对詹老师非常钦佩。她来给我们讲课,整个人气色特别好,冬天,她穿深色外套系了一块彩色的丝巾,詹老师体型比较小,看起来很柔弱,但整个人很有魅力。她经常是背一个双肩包,先生陪着一起来,俩人牵着手,非常恩爱。
詹老师曾经是《云南政协报观察周刊》的记者,在普洱茶刚开始复苏的时候,就背起了相机和笔记本,只身走进古六大茶山,看到历史上“名重天下”的普洱茶古茶山,如今寂寥贫困的状态,在2003年的时候,象明乡,这是包含了古六山里面四座茶山的这么一个乡镇,整个乡的财政收入只有16万元,茶山的孩子上学都非常困难。从曾经的“贡茶之乡”到如今的“贫困之邦”,这种前后的巨大反差一下子就刺激到她了,詹老师觉得非常痛心,古茶山现在还是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把它介绍出去,分享给大家,来解决这些地方的穷困。
她先后12次对六大茶山进行了考察,走访了每一座茶山和大部分村寨。亲力亲阅,详实地写了很多部关于普洱茶的科学著作。
詹老师是我们年轻一代茶人的榜样,我们经常会说她对普洱茶动的都是真情。她讲茶山历史非常细致,普洱茶辉煌时期,云南这边正好是改土归流的前后,汉民族派下来管理的官员,自然跟少数民族之间是有距离的,不管是在习俗还是心理上都有,所以产生了很多地方上的少数民族跟中央朝廷的矛盾,非常尖锐,所以也有一段流血牺牲的历史,她是在课堂上是会讲着讲着就红了眼眶的那种。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詹老师跟我们说了一段话,我特别记得,她说“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说起普洱茶,人们便会说到云南,普洱茶让我云南人脸上有光。作为云南人的我,钟爱着普洱茶,情系普洱茶,我用了五年的时间,10多次走进普洱茶的故乡——古六大茶山,我用双脚去丈量这块土地,用心去感受这块土地,为的就是能为介绍普洱茶、宣传普洱茶做点事、尽点力;同时也为普洱茶的奠基人、开拓者们留点文字,前者是我的荣幸,后者是我的心愿。”
真的特别感谢这些前辈,这些柔弱而刚强的脚印,铺就了普洱茶的一步步真经。
二、普通茶客的需求
第二个阶段,是普通茶客的需求。这时候,自己的某种标准和方法论已经建立了,需要以普洱茶为钥匙,打开整个茶背后的文化以及传统,那么要解决的是一个量的问题,你随着每一款茶,去了解这个茶的背景,它生长的生态环境、它的工艺,它的传承历史,茶与茶之间的差别。比如说曼松,进王子山徒步八公里,而且一直是上坡,因为这个地方是纯放养完全不人工干预的,很多地方根本都没有路。
我们去的那天,走到半道上,带我们的茶农朋友突然从她的包里掏出一把小臂长的砍刀,我们还被吓了一跳这是要干什么,结果就看到她熟练地挥着刀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来。后来我们走到出了一身汗,双腿打颤的往前走的时候,小伙伴突然大喊一声:小心!你脚边有一棵茶树,别踩到了!弯下腰去才看清是一棵筷子粗的小树苗,挂着5、6片小叶子,恩,这是曼松8年的一棵茶树。
茶农朋友说这棵树现在似乎比种下去的时候还小了,因为这里的土壤、气候、水源,都给茶树生长造成极大的挑战,茶树在这里想要存活长大,就必须战胜环境,把树根深深地扎进土里,树干努力地向上生长。所以说曼松茶生长很不容易、周期很长。但也正是得益于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曼松茶有非常独特美好的香甜。在你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拿到曼松茶,去喝的时候才会懂得去珍视它的香甜。就像我们说不仅要有得到的勇气,也要有赏玩的能力。
三、茶人的需求
茶人的需求。这个我们说是第三层需求,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并没有规定过一个群体是“茶人”,它是一种技能以及一种被崇尚的方式。但一旦到了专业这个层次,那么其实考虑的问题就是突破。比方说茶品在历史上经历过的辉煌时代:唐煎、宋点,明代至今就是以冲泡为主。每一种饮茶方式的出现、变化都跟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脱离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去单纯地讨论茶,都是不成立的。
那么近两年红火起来的柑普茶就是一个例子,用有一定陈期的柑果皮和宫廷级熟普,做成的一款口感甜润冲泡方便的这么一种茶饮。它面对的问题,一个是目前还没有实践过这种形式到底是否能够长期存储、符不符合“越陈越香”;再一个就是传统的、目前对于普洱茶的追求是清饮,却要把它跟柑皮这种味道比较重的东西融合一下,不少老一辈的茶人对这个反感的。但是小青柑一问世,年轻市场对它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很多人喜欢这种清新甜爽的果茶香。所以你要是单纯地来批判它、把传统的标准拿来要求追求突破和创新的这个群体,是不公平的。
普通喝茶人对于普洱茶,可能看的是山头之间的口感香气差别,工艺是否符合标准,那深入到专业到行业的时候,它就会去考虑说这个东西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没有突破。
以上三种需求我们觉得也是普洱茶学习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往上走的时候,可能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打破,是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就像我们很难再山脚就去想象山顶的风光,你要去学习它的话,还是要一步一步爬上去。
谢谢大家,这一期怎么学习普洱茶就先说到这里,下周我们会在南茗佳人公号分享,敬请关注南茗佳人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