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昔归
在澜沧江西岸有一个地名很美的小山村——昔归,它不光名字好听,近些年来,昔归茶在普洱茶界可谓是声名显赫,艳惊四座。
昔归山又名忙绿山,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忙麓山,因多种芒果树而得名。历史上,这里还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古渡,称为归西渡口。
昔归茶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忙麓山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
后来1970年实行集村运动,忙麓山上的村名陆续搬到了昔归村居住,当时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茶上交县政府,作为县里的接待礼仪用茶,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足见当时的昔归茶已经有点名气了。
清末明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
02.茶树
昔归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在700-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
昔归的古茶园混生于森林中,古茶树树龄多在200以上,较大的树径在60-110厘米,这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昔归茶了,全年产量在14吨左右,被称为“昔归茶王”的一颗,树龄在800年左右。
而昔归的茶还有一个特点,是自然生长的。有的树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有几棵茶树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树桩,但又从底部重现长出了新树杈。
昔归茶树生长形状比较有特点,茶树主干相对较细,分出支干又细又长,特别多而且蓬杂,茶树叶片形状比较细长,偏瘦小,当地人比喻为“藤条茶”、“柳叶茶”。
茶园属于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观赏性,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03.茶叶
关于普洱,在大部分茶友们的传统观念里是“高山云雾出好茶”,气入绵里藏针,香落含而不露,但昔归完全颠覆了这一认识,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之中,957米的海拔,让昔归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低海拔品质之王。
昔归茶属于邦东大叶种,人们对它的评价是“茶气强烈,霸气十足,滋味厚重,香气高锐,闻之如兰,甜如蜜糖,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回甘生津,留香持久”等等。
昔归茶口感:
开汤,汤色淡黄清亮,入口清香,无杂味,味甘;
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
四到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
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
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有人说昔归是临沧班章,但只要仔细品尝,你就会发现,这完全是两种风格,班章茶气足、阳刚之气很少强劲,而昔归茶的本质却内敛很多,入口虽然很饱满,但是没有班章那股强劲的茶气,班章茶更像是冲锋陷阵的大将军,而昔归则是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