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沿海纺织产业继续向中西部转移发展报告

产业转移的新闻一直是近阶段以来的热门话题,近日几个重大项目落地的消息陆续传来,纺织产业转移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我们先来看一些内陆纺织转移数据:
从嘉兴到金寨,15000台织机开进革命老区,占地1200亩,投资22.5亿!据六安市招商局消息:近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恒丰纺织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该项目由嘉兴市秀洲恒丰纺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落户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总占地1200亩,建设生产用房95万平方米,办公、员工宿舍等配套5万平方米。产业园总投资22.5亿元,其中设备投资13.5亿元,引进先进高端喷水、喷气织机约1.5万台以上。厂房及配套设施投入7.3亿元,建造日处理量6万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
沿海地区的纺织产能都在向内陆迁徙扩张,这是为何?
国家高度重视纺织产业的迁移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虽然纺织产业正逐步向东南亚地区迁移,但是面临中国国内如此巨大的需求市场,纺织产业全部外迁也是不合时宜的。因此,纺织产业的迁移过程必须是国内、国外齐头并进。
中国纺织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我国纺织产业的集中地——东部沿海地区要素制约加剧,成本上涨较快,竞争优势减弱,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家高度重视纺织产业转移,推动纺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国内纺织产业的迁移势在必行。
内陆地区以什么优势吸引纺织企业转移
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东北地区在土地、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这一优势也在逐步减弱。因此,如何真正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和发达地区纺织企业的优势,有效促进产业转移工作开展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
政策导向仍然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对纺织产业的迁移做出了引导方向,“因地制宜”是纺织产业迁移路径的重要因素,通过整理并汇总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优势,总结纺织产业转移方向如下:
以园区模式在国内转移纺织产业
在沿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改善的背景下,工信部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构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旨在整合资源优势,引导纺织产业有序转移,实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建立的园区。
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已经有36个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有8个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随着我国纺织产业战略格局的调整,很多地区都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纷纷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并非所有产业园区都成功承接纺织产业。探究8大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发现,转移示范园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海外过渡优势、原料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劳动力优势和智能化优势等。
从这36个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的分布特征来看,除江苏地区有两个以外,其余全部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纺织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预示着纺织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深化。
通过积极探索沿海纺织产业集群整体“移土栽培”,与中西部共建产业园区,以产业带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化推动园区发展的这一产业转移模式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国大陆地区,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升级成为主旋律。但投资都伴随着淘汰落后、改造升级、引进新装备等多项挑战。中西部在承接转移及新建企业、园区的过程中,都不能盲目扩建;中西部在承接转移方面要特别注意东部产业链的延伸,注意与东部对接;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纺织业的定位,要结合本地区在区位、原材料资源、劳动力、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选择差别化的错位发展战略。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