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浅谈辐射剂量学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辐射剂量学和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1辐射剂量学简介
1.1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辐射
我们生存的大自然里,辐射和阳光、空气、水同时存在,因为它无色、无味、无臭,人体无法直接感应,使得大家对于辐射有莫名的恐惧感。媒体有关辐射安全的炒作性报导,几乎使人人闻辐色变。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始终伴随有辐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生存已离不开辐射:例如,太阳中就有这类辐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宇宙射线;土壤、岩石、水、植物、动物中也都存在放射性,这些造成了地球的本地辐射;在我们吃的食品中都含有40k,40k就有放射性。
现代医学、农业和工业已离不开核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放射性给我们现代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人类在一百多年前发现辐射以来,就尝试应用于许多层面,如x光照射、农产品保鲜与飞机结构检测等,皆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方便。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已经少不了辐射的应用。
1.2辐射是什么
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辐射是什么,能利用它的优点,而避开它的危险性,不再只是莫名的害怕。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楚的了解,首先介绍辐射究竟是何种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特性以及如何与物质,如人体等发生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解开这些疑问吧!
辐射,像光一样,是一种能量,如γ射线等的电磁波,又如β射线等的高速粒子流。通常我们依它们能量的高低或电离物质的能力,分成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
非电离辐射:指能量低无法产生电离的辐射,例如太阳光、灯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雷达波等。
电离辐射:指能量高,能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以后讲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
早在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教授伦琴(roentgen)发现一种眼睛看不见但能穿透物质的射线。因不知其名,故称为x射线,俗称x光。随后不久便发现了x射线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紧接着在1896年2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becquerel)发现铀的化合物会发
出一种不同于x射线,但也具有穿透能力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当时称它为铀放射线。
他是*位发现放射性的人。1898年7月在法国巴黎,居里(curie)夫妇两人自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钋(po)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同年12月又成功地分离出另一新元素镭(ra)。「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名词就是居里夫人所创的。同在1898年,威廉韦恩发现了带正电的质子,1899年原籍纽(新)西兰的拉瑟福德(rutherford)发现了带2个正电单位的α粒子,称为阿伐射线;还证明了带一个负电单位的贝他(β)射线就是电子。在1900年韦拉特(villard)发现另一种电磁波射线,能量比x射线还高,命名为加马(γ)射线。不带电的中子是zui后被发现的,迟至1932年2月才由查兑克(chadwick)发现。至此人类对原子核里面的构造,才有较清楚的了解。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人们已开始认识了原子的构造: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内含质子和中子,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原子核的外面有电子,像行星绕太阳一般,遵循着固定的轨道绕着原子核旋转。我们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称作质量数,例如钴-60,记成60co,它有27个质子和33个中子,其质量数为60。
详情请下载附件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