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继承财产有诉讼时效约束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只要被继承人的财产进行分割、设立的时候,是可以让继承人继承的,那么继承财产有诉讼时效约束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继承财产有诉讼时效约束吗
关于继承诉讼时效,《民法典》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但我们认为,继承诉讼时效仅适用继承人资格的纠纷,针对遗产分割的纠纷,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因为遗产分割并不是物权的取得,而是物权的确认。根据《民法典》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而《民法典》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可见,只要被继承人死亡,继承人即取得遗产的物权,无需分割。确认物权的当事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起诉,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二、遗产继承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在法律中是如何规定,遗产继承诉讼时效的。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以下简要分析。我国《民法典》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得知,当出现遗产继承纠纷时,继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后2年之内,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无法主张继承权利的,或者其遗产继承权纠纷确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可按中止时效处理。继承人因遗产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为中断。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即使继承人不知道其权利被侵犯,或者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的时间未超过2年,继承人的胜诉权也无法得到保障。
三、继承权纠纷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间为两年,自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时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继承的诉讼时效按民法典的规定执行。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遗产未分割的,即为共同共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均适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继承权诉讼时效期限应当从继承人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这就是说,继承人一旦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并且在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两年内必须行使,否则就将失去法律的保护。
但在出现法定事由时,2年诉讼时效可能被中止、中断或延长。所谓诉讼时效中止,就是指由于一定事实的发生(如发生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等),诉讼时效暂停计算,从中止原因消灭之日起,时效期限连同中止前的期限继续计算。但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在诉讼时效期限的最后6月内容发生,如在之前发生的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
所谓诉讼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发生了某种特定事由,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限全归于无效,该法定事由结束后,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最常见的诉讼时效中断是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谓诉讼时效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届满后,继承人因有正当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时,法院经审查认为确有正当理由的,可延长时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继承财产有诉讼时效约束吗的相关知识,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其所应继承的遗产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制度。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