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來曾对42种市面销售的减肥中药进行抽查, 发现22种配方中含有刺激性泻下成分"蒽醌", 而這种成分如长期过量服用, 轻则使肠道依赖药物才能排便, 重则可致肝损害, 甚至引起死亡.但遗憾的是, 虽然我国大量中药、中成药在欧美、港台等地区被禁止, 但這类有害的减肥药在国内市场仍随处可见.
据药学家介绍, 多达数百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其不良反应可同时累及肝、肾等多个脏器, 少数甚至可致患者死亡.据统计, 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於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令人担忧的是, 由於西药化学成分明确、研究深入, 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已为人們所知晓, 然而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却相对滞後, 像中药临床药理学、毒理学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均起步较晚, 因此, 人們对大多数中药的毒作用认识不足.实际上, 中药的不良反应并非少见, 据中国药学会对国内1551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仅次於抗生素类药物而位居第二.
"值得重视的是, 中草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入药後不仅原有毒性成分起作用, 而且部分成分在炮制过程中还相互作用, 在体内又可能形成新的成分.因此某一特定中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可能并非单一的毒性成分所致, 还可能与其他的非毒性成分相关.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中的毒性成分与马兜铃酸i有关, 另有国外学者报告, 还有可能其他致病成分存在."药学专家李晓玫教授强调了中药毒性的复杂性.
使用药物的原则*是安全, 第二才是有效.不少专家认为, 由於有些中药的使用量与中毒量接近, 而当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又很肤浅, 约有90%以上的中药毒性、毒理未能掌握, 到底哪些中药属於毒性药物、毒性成分是甚么、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杜绝、如何处理和抢救中毒者, 还都是盲区.另外, 从目前对使用中成药的统计來看, 开中成药处方z多的, 是对中药知识往往不甚了解的西医.因此, 对有毒中药的管理必须严上加严, 慎之又慎.
使用得当中药毒性可被克服
持另一种意见的专家认为, 有毒中药力著效显, 可治顽疾, 合理使用还是可以规避风险的, 决不能因噎废食.中药专家金世元教授介绍, 中医对中药毒性早有认识, 并十分重视.早在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將中药分为上、中、下品, 并指出"下品多毒, 不可久服"; 明代的《本草纲目》更將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 其中毒性中药381种以专篇介绍.解放後, 我国已对100余种中药的化学结构、药理、毒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并已明确了中药有毒成分的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别.
中医为何要使用有毒中药? 名老中医朱良春指出: "因为它是治病攻邪的良药, 治疗疑难重症尤其离不开它."我国清代名医叶天士擅用毒虫药治疗症瘕、积聚、惊厥等, 在历*传为佳话.现代名医以有毒中药治疗癌症、痹症、瘀症等疑难病的, 也比比皆是.以中药马钱子为例, 该药虽有大毒, 但是炮制得当、使用合理, 可以治疗多种重症, 如类风湿、半身不遂、再障、重症肌无力、肿瘤、精神分裂症等, "但稍不谨慎则祸不旋踵";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等)含乌头碱, 可致呼吸中枢麻痹, 引起心脏骤停, 但经过炮制後, 毒性成分大多被破坏, 而强心的成分依然保留, 用其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各种休克有效率达86.5%.人們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和朱砂, 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 朱砂含有硫化汞, 都可引起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但它們又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药.中医博士学会会长仝小林說: "许多安全性*的中药, 如黄芪、山药、扁豆、银耳等等, 虽使用范围很广, 但一般只能作为辅助用药; 而毒性中药只针对某些具体疾病, 但力有专功, 可解决临床上的难题, 雄黄治疗白血病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就是突出的实例.西药的毒副作用更为普遍, 关键是掌握好合理应用的问题, 如因中药也有毒性而不让使用, 那中医只能後退到仅能当保健医生的地步了."
研究肿瘤治疗数十年的李佩文教授指出: "中医历來推崇‘以毒攻毒’理论, 即以有毒中药治疗沉疴大疾, 从我数十年从事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來看, 确实有其无法取代的作用.实践证明, 用有毒中药虽然医生要承担风险, 但它的毒性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的, 而且能变害为宝.重要的是必须科学炮制, 正确配伍, 严格对症, 准确掌握剂量和时间, ‘中病即止’."
对中药毒性必须防患於未然
鉴於中药毒性问题的紧迫性,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指出, 必须加大对中药毒性研究的力度, 做到规避风险科学使用.他认为, 现在对绝大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尚不明了, 传统炮制减毒的方法尚不, 在准确掌握适应症、使用量、疗程方面尚不规范, 這就不可避免地限制了這些药物的使用.他提出, 首先应通过科学研究明确毒性在内的中药的具体成分, 其次要掌握如何克服、减少以及合理利用這些成分.虽然目前已对19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现代研究, 其中不少毒性成分已被证实在何种情况下可变毒为宝, 成为对人有利无害的良药, 但這相比临床上常用的四五百种中药來說, 还是远远不够的.
掌握着人命关天处方权的医生应如何应对有毒中药的挑战? 解放军302医院刘士敬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首先应以《药典》为法律依据, 2000年《药典》已收录中药材及中成药992种, 每种中药包括含量测定、炮制方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医生在使用中药时, 必须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的事项行事.同时, 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每种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救治方法, 在使用有毒中药时严格遵循病症对路、合理配伍、注意用法、中病即止等原则力求做到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