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传统AO工艺技术改造路线详解(二)

传统a²o工艺技术改造路线详解(二)
按照回流位置的不同,溶解氧(do)残余干扰主要包括:
1)从分子态氧(o2)和硝酸盐(no3-n)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产能数据分析,以o2作为电子受体的产能约为no3-n的1.5倍,因此当系统中同时存在o2和no3-n时,反硝化菌及普通异养菌将优先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产能代谢。
2)氧的存在破坏了paos释磷所需的“厌氧压抑”环境,致使厌氧菌以o2为终电子受体而抑制其发酵产酸作用,妨碍磷的正常释放,同时也将导致好氧异养菌与paos进行碳源竞争。
一般厌氧区的do的质量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硝酸盐及do残余干扰释磷或反硝化过程归根还是功能菌对碳源的竞争问题。
传统a²o工艺改进策略分析
01基于srt矛盾的复合式
a²/o工艺在传统a²/o工艺的好氧区投加浮动载体填料,使载体表面附着生长自养硝化菌,而paos和反硝化菌则处于悬浮生长状态,这样附着态的自养硝化菌的srt相对独立,其硝化速率受短srt排泥的影响较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强化。ph做为*基本的污水指标,势必成为供求的热点,这对广大的e-1312 ph电极,s400-rt33 ph电极制造商,比如美国broadleyjames来说是个重大利好。美国broadleyjames做为老牌的e-1312 ph电极,s400-rt33 ph电极制造商,必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美国broadleyjames生产的e-1312 ph电极,s400-rt33 ph电极经久耐用,质量可靠,测试准确,广泛应用于各级环保污水监测以及污水处理过程。
悬浮污泥srt、填料投配比及投配位置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硝化的增强程度,还要考虑悬浮态污泥含量降低对系统反硝化和除磷的负面影响。
载体填料的投配并不意味可大幅度增加系统排泥量,缩短悬浮污泥srt以提高系统除磷效率;相反,srt的缩短可能降低悬浮态污泥(mlss)含量,从而影响系统的反硝化效果,甚至造成除磷效果恶化。
有研究表明,当悬浮污泥srt控制为5d时,复合式a²/o工艺的硝化效果与传统a²/o工艺相比,两者的硝化效果无明显差异,复合式a²/o工艺的载体填料不能*独立地发挥其硝化性能;若再降低悬浮污泥srt则因系统悬浮污泥含量的降低致使硝酸盐积累,影响厌氧磷的正常释放。
02基于“碳源竞争”角度的工艺
解决传统a²/o工艺碳源竞争及其硝酸盐和do残余干扰释磷或反硝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方面:
针对碳源竞争采取的解决策略,如补充外碳源、反硝化和释磷重新分配碳源(如倒置a²/o工艺)等;
解决硝酸盐干扰释磷提出的工艺改革,如jhb、uct、muct等工艺;
针对do残余干扰释磷、反硝化的问题,可在好氧区末端增设适当容积的“非曝气区”。
1、补充外碳源
补充外碳源是在不改变原有工艺池体结构及各功能区顺序的情况下,针对短期内因水质波动引起碳源不足而提出的应急措施。一般供选择的碳源可分为2类:
1)甲醇、乙醇、葡萄糖和乙酸钠等有机化合物;
2)可替代有机碳源,如厌氧消化污泥上清液、木屑、牲畜或家禽粪便及含高碳源的工业废水等。相对糖类、纤维素等高碳物质而言,因微生物以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如,甲醇、乙酸钠等)为碳源进行合成代谢时所需能量较大,使其更倾向于利用此类碳源进行分解代谢,如反硝化等。
任何外碳源的投加都要使系统经历一定的适应期,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要解决的矛盾主体选择合适的碳源投加点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至关重要。一般在厌氧区投加外碳源不仅能改善系统除磷效果,而且可增强系统的反硝化潜能;但是若反硝化碳源严重不足致使系统tn脱除欠佳时,应优先考虑向缺氧区投加。
2、倒置a²/o工艺及其改良工艺
传统a²/o工艺以牺牲系统的反硝化速率为前提,优先考虑释磷对碳源的需求,而将厌氧区置于工艺前端,缺氧区后置,忽视了释磷本身并非除磷工艺的目的所在。
从除磷角度分析可知,倒置a²/o工艺还具有2个优势:
“饥饿效应”。paos厌氧释磷后直接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摄磷驱动力可以得到充分地利用。
“群体效应”。允许所有参与回流的污泥经历完整的释磷、摄磷过程。然而有研究者认为,倒置a2/o工艺的布置形式。
3、jhb、uct及改良uct工艺
与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相比,jhb(亦称a+a2/o工艺)和uct工艺的设计初衷是通过改变外回流位点以解决硝酸盐、do残余干扰释磷。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