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杂化聚合物碳化硅杂化聚合物

杂化聚合物碳化硅杂化聚合物
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施工方案:
1、基体处理
l 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涂装作业前,应去除基体表面的油污、残锈、氧化皮等。
l *使用具有中度碱性的水性清洗剂清除油污,然后用清水冲净。
l 所有待涂钢材表面必须达到sa2.5级要求。局部修补涂层时,钢材表面必须打磨到st3级。表面粗糙度要求控制在25~40μm范围内。
2、混合
l 配比:主剂∶固化剂=9∶1(重量比)
l 混合时,应在不断搅拌液体组分的情况下,缓缓倒入固体组分。否则,容易结块,我们强烈*使用机械搅拌。
l 混合后,将混合好的涂料用40目筛网过滤,并倒入另一只容器中。要求持续不断地缓缓地搅拌,以使涂料始终处于悬浮状态中。
l 混合后的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有效期8小时,请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使用。
3、环境条件
喷涂作业应在基体处理后尽快进行,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10℃,表面温度至少应高于露点3℃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85%。
4、涂装
l 本涂料可以使用刷涂、无气喷涂和空气辅助喷涂方法施工。
l 遍涂层要薄涂,起过渡作用,目的使涂层与基体附着力更好。
l 建议涂2-3遍。待每遍涂层表干后,进行下一道涂装, 表干时间2-4小时,实干24小时以上。
5、稀释
l 宜采用,二甲苯:正丁醇:乙酸乙酯=5:3:2;或二甲苯:正丁醇=7:3作为本涂料的稀释剂。
6、有效期 本产品自包装之日起,有效期4个月。
保品牌;质量诚信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质量、信誉双保障。
杂化聚合物碳化硅杂化聚合物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详细特点如下:
1、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耐腐蚀性能好。由于涂层采用的基体树脂是高性能的无机聚合物,该类型树脂具有较环氧树脂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2、较低的渗透率。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涂层的抗水蒸汽渗透率比普通环氧树脂涂料高6~15倍,比普通环氧frp高4倍。
3、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涂层具有较强的粘结强度,不仅指树脂基体与其中的聚合物之间的粘结强度较高,而且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高,同时涂层不易产生龟裂、分层或剥离,附着力和冲击强度较好,从而保证较好的耐蚀性。
4、耐温差(热冲击)性能较好。涂层中由于含有无机聚合物,因此消除了涂层与钢铁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别,涂层的线膨胀约为11.5×10-6m/m℃,钢铁的线膨胀系数为12.0×10-6m/m℃,两者之间比较相近,使涂层适合于温度交变的重腐蚀环境。
5、耐磨性好。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涂层在固化后的硬度较高,且有韧性,在粒子的冲刷耐磨性较好,涂层的破坏是局部的,其扩散趋势小,易于修复。
6、具有适中的造价与目前fgd装置中的主要选用:钛复合板、不锈钢、整体镍基合金、整体玻璃钢等相比,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层具有*的性价比。
7、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工艺性较好。由于涂层的固体成份和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调节配比,使涂料能适应多种气候,多种工艺要求的配置方法。能解决低温气候的固化问题,和每道工艺之间的施工间隙时间的长短
佐涂简介:
佐涂防腐设备有限公司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设立有完善的质量服务体系,雄厚的技术力量和 稳定的产品,使企业在本行业处于领1地位。一直以来,佐涂本着“、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竭诚服务”的原则,以创新科技为宗旨,以市场为依托,致 力于为客户提供的涂料防护产品和专业涂装解决方案,力求用民族理念结合技术及标准打造民族工业涂料制造企业,打造百年“佐涂”,为实现产业报国、振兴民族涂料品牌而不懈奋斗!佐涂涂料期待与广大国内外新老客户携手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共同担当起振兴民族涂料品牌的大业,为改善和美化人类生存环境而努力!经营方向:坚持品牌化、精细化运作专注于冶金、石油、化工、汽车、摩托车、建筑装饰、工业维护、道路桥梁、车辆船舶、防腐工程等领域涂料、施工整体化解决方案,立足于长远,致力于利用科学创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安全、环保、的产品及施工服务。企业愿景:追求永续发展和实现社会价值。以的品质,便捷的服务和1流的性价比,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为所有的顾客和伙伴创造价值。
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厚度检测:
经常有行业内的朋友就碳化硅杂化聚合物涂料干膜厚度的测量和验收问题咨询。防护漆涂层的干膜厚度,对防腐涂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功能方面防腐蚀涂层的厚度*影响涂层的耐久性2、经济方面涂层厚度影响涂料的用量,从而影响涂装的成本。因而,防腐蚀涂装工程各相关方,无论如何重视涂层干膜厚度都不为过。但是,此问题上各方的立场和态度是存在差异的。业主和代表业主利益的监理方希望从严控制,有时甚至超出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双包的涂装承包方则希望从宽,以减少油漆的用量和避免补涂返工;油漆制造商则有时期望从严以多耗用涂料,有时希望从宽以表明自己的油漆固体份足够和性价比高。因而,关于干膜厚度的争议常有发生,尤其是在技术规格书中的规定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如果技术规格书对干膜厚度的规定不完善或不合理,它会让人费解和难以执行,更难以用作争议发生时的评判依据。通常不合理或不完善的规定包括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