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噬菌体的防治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发酵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菌种保藏、种子培养、培养基灭菌、无菌空气制备、生产设备管理、检测分析到环境卫生等各个环节,必须规范操作,严格把关,才能有效地防治噬菌体的危害。应严禁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根源”;做好环境卫生,消灭噬菌体与杂菌;严防噬菌体与杂菌进入种子罐或发酵罐内;抑制罐内噬菌体的生长;轮换使用菌种或使用抗性菌株。
1.定期检查,及时消灭噬菌体
日常生产中要加强各环节噬菌体的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理,防患于未然。在发酵过程中旦发现噬菌体的危害,应立即对全厂各工序的空气过滤系统、发酵液、排气口、污水口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取样检测,找出噬菌体较集中的地方,采取相应的措施消灭噬菌体和杂菌。例如,对于种子室和摇床间,可采用甲醛熏蒸及紫外线处理的方法;对于常用工具、发酵罐体表面及墙壁地面,可采用新洁尔灭及石炭酸溶液喷雾或擦洗;对于发酵罐内部及管道系统,则可采取蒸汽灭菌的方法。
2.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种子和发酵工段的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进行种子保管,不使用本身带有噬菌体的菌种。不得将感染噬菌体的培养物带入菌种室、摇瓶间。认真进行发酵罐、补料系统的灭菌。严格控制逃液、取样分析和洗罐所废弃的菌体。对倒罐、取样分析所排放的废液必须先灭菌后排放。
3选育抗噬菌体菌株和轮换使用
生产菌株选育抗噬菌体菌株是种有效的手段。所获得的抗性菌株既要有较全面的抗性,又要能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但有的菌种在选育中很难做到既有抗性又能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是轮换使用生产菌株。针对噬菌体对寄主侵染的专性,采用轮换使用生产菌株的方法,可有效防止噬菌体的蔓延和危害,保证生产的正常进
4.噬菌体污染的应急措施
发现了噬菌体污染时,先必须取样检查,并根据各种异常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尽快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常用的应急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加入少量药物,以阻止噬菌体繁殖。如加少量草酸及柠檬酸等合剂阻止噬菌体吸附;加些抗生素抑制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及增殖,该法仅适用于耐药的生产菌株,由于成本较高,无法在较大的发酵罐中使用。
②发酵过程中污染噬菌体时,可补入适量的新鲜培养基或生长因子(如玉米浆、酵母膏等),促进生产菌生长,加快发酵速度,使发酵得以顺利进行。
③大量补接种子液或重新接种抗性菌种培养液,以便继续发酵至终点,防止倒灌,尽可能减少损失。在补种之前也可对已感染噬菌体的发酵液进行低温灭菌处理。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