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2233-2020
代替sn/t 2233-2008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氰ju酯残留量的测定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文件代替sn/t 2233-2008《进出口食品中甲氰ju酯残留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修订,与sn/t 2233-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以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文件名称;
——文件适用范围扩展到番茄、胡萝卜、甜椒、紫甘蓝、菠菜、韭菜、芹菜、大白菜、茄子、苹果、柑橘、葡萄、蘑菇、小麦、大豆和茶叶。
——增加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作为文件准的第一法;原标准的气相色谱法作为第二法;
——修改了前处理方法。
——略去了抽样步骤。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li,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li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曲栗、杨慧琴、曾静、李优、邓晓军、朱坚。
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n/t 2233-2008。
1范围
本文件第一法规定了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氰ju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和确证方法。第二法规定了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氰ju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番茄、胡萝卜、甜椒、紫甘蓝、菠菜、韭菜、芹菜、大白菜、茄子、苹果、柑橘、葡萄、蘑菇、小麦、大豆和茶叶中甲氰ju酯残留量的测定和确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ke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第一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方法提要
试样中残留的甲氰ju酯用乙腈或乙腈(含1%冰醋酸)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方法净化,采用配有(ei)离子源的气相色谱-质谱/质谱仪进行定量及确证检测,基质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
5试剂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5.1乙腈:色谱纯。
5.2正已烷:色谱纯。
5.3丙酮:色谱纯。
5.4冰醋酸。
5.5无水硫酸镁:于500℃马弗炉内烘烤约4 h,冷却后贮于密闭容器中备用。
5.6氯化钠。
5.7柠檬酸钠。
5.8柠檬酸氢二钠。
5.9c18吸附剂:40μm ~ 63μm。
5.10石墨化炭(carbon-gcb)吸附剂:120mesh~400mesh。
5.11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剂:40μm~60μm。
5.12无水醋酸钠:于500℃马弗炉内烘烤约4 h,冷却后贮于密闭容器中备用。
5.13乙腈(含1%乙酸):100ml乙腈中加入1ml乙酸,混匀。
5.14甲氰ju酯标准物质(fenpropathrin),纯度均大于95%。甲氰ju酯的中英文名称、cas号、分子式等信息见附录a中表a.1。
5.15甲氰ju酯标准储备液的配制:准确称取适量的标准物质,用乙腈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0 mg/ml的标准储备液,于-18℃避光保存。
5.16标准中间溶液的配制:各移取上述的标准储备液1.0 ml至10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成约10μ g/ml的混合标准中间溶液,于0℃~ 4℃避光保存。
5.17有机相针式滤膜:0.22μm。
6仪器与设备
6.1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配有电子轰击电离源(ei)。
6.2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0.1mg和0.01g。
6.3涡漩混匀器。
6.4氮吹浓缩仪。
6.5离心机:转速不低于4000r/min。
6.6磨碎机。
6.7组织搅拌机。
6.8具塞离心管:聚丙烯,15ml和50ml。
7 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7.1蔬菜和水果
取代表性样品500g,取可食用部分经组织搅拌机充分打碎,混匀,装入洁净的容器内,密封,标明标记。
7.2小麦和茶叶
取代表性样品500g,用磨碎机将样品全部打碎,混匀;均分成两份试样,分别装入洁净的容器内,密封,标明标记。
7.3样品的保存
蔬菜和水果于-18℃保存;小麦和茶叶试样于4℃以下保存。在制样的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的变化。
8分析步骤
8.1提取及净化
8.1.1蔬菜类、水果类
称取均质好的试样10 g(精确至0.01g),置于50ml离心管中(较干的蔬菜类要加入5.0ml水),加入10ml乙腈(5.1),涡漩振荡2 min,加入4.0g无水硫酸镁(5.5)、1.0g氯化钠(5.6)、1.0 g柠檬酸钠(5.7)和0.5 g柠檬酸氢二钠(5.8),剧烈振荡10 min。而后离心管于4000r/min下离心5 min,将8ml上层清液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200 mg psa(5.11)、200 mg c18(5.9)、1000 mg无水硫酸镁(5.5),涡旋混合2 min,4000 r/min下离心5 min,取上层清液5ml氮吹至近干,用乙腈涡旋残渣并定容至0.5ml。经0.22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供气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
8.1.2谷物类
谷物类试样,粉碎并混合均匀,准确称取2g(精确至0.01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0 ml去离子水,浸泡30 min后,加入10 ml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5.13),涡漩振荡2 min,加入4.0 g无水硫酸镁(5.5)、1.0 g氯化钠(5.6)、1.0 g柠檬酸钠(5.7)和0.5 g柠檬酸氢二钠(5.8),剧烈振荡10 min。而后离心管于4000 r/min下离心5 min,将8ml上层清液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400 mg psa(5.11)、400 mg gcb(5.10)、1200 mg无水硫酸镁(5.5),涡旋混合2 min,4000 r/min下离心5 min,取上层清液5ml氮吹至近干,用乙腈涡旋残渣并定容至1.0 ml。经0.22 μ 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供气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
8.1.3茶叶
茶叶试样,粉碎并混合均匀,准确称取2 g(精确至0.01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0 ml去离子水,浸泡30 min后,加入10 ml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5.13),涡漩振荡2 min,加入4.0 g无水硫酸镁(5.5)、无水醋酸钠1.0 g(5.12),剧烈振荡10 min。而后离心管于4000 r/min下离心5 min,将8ml上层清液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400 mg psa(5.11)、400 mg gcb(5.10)、300 mg c18(5.9)、1200 mg无水硫酸镁(5.5),涡旋混合2 min,4000 r/min下离心5 min,取上层清液5ml氮吹至近干,用乙腈涡旋残渣并定容至1.0 ml。经0.22 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供气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
8.1.4 gc-ms/ms确证参考条件
gc-ms/ms仪器参考条件如下:
a)色谱柱: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内径)×0.25μm(膜厚)或相当者;
b)柱温:初始温度60℃,保持1 min,以30℃/min升温至280℃,保持2 min,再以120℃/min升温至300℃,保持5 min;
c)进样口:程序升温进样,初始温度70℃,保持0.1 min,以360℃/min升温至280℃;
d)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接口温度:290℃;
e)载气:氦气,纯度大于等于99.999%;恒流模式;流速:1.0 ml/ min;
f)进样量:5.0 μl;
g)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h)离子化源:电子轰击离子源(ei源);
i)电离能量:70 ev;
j)溶剂延迟时间:6.0 min;
k)扫描方式: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离子对条件详见附录a中表a.1。
8.1.5定性测定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试样中待测物质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工作溶液中对应的保留时间偏差在±2.5%之内;在扣除背景后,被测样品与标准品的质谱图相似,所选择的全部监测离子全部出现且丰度比也相一致,其允许偏差不超过表1规定的范围时,则可确定为样品中存在这种药物残留。
8.1.6定量测定
为了减少基质对结果定量的影响,本方法采用阴性样品溶液配制基质匹配的标准工作液,外标法定量,根据样液中被测的甲氰ju酯残留含量情况,选定峰面积相近的标准工作溶液。标准工作液和样液中待测物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内,对标准工作溶液与样液均按照进行等体积参插进样测定。甲氰ju酯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参见附录b中图b.1;甲氰ju酯的总离子流图参见附录c中的图c.1。
8.2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均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
9结果计算和表述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式(1)计算样品中甲氰ju酯化合物的含量。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
式中:
x ——样品中甲氰ju酯残留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a ——样液中甲氰ju酯农药残留的峰面积;
c ——标准工作溶液中甲氰ju酯残留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as ——标准工作溶液中甲氰ju酯残留的峰面积;
m ——最终样液所代表的试样量,单位为克(g)。
10测定低限、回收率
10.1测定低限
采用本方法对番茄、胡萝卜、甜椒、紫甘蓝、菠菜、韭菜、芹菜、大白菜、茄子、苹果、柑橘、葡萄、蘑菇、小麦、大豆和茶叶等16种基质中甲氰ju酯残留进行测定,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除小麦、大豆茶叶外各种基质的测定低限均为0.005 mg/kg、小麦、大豆测定低限为0.01 mg/kg、茶叶测定低限为0.05mg/kg。
10.2回收率
采用本方法对番茄、胡萝卜、甜椒、紫甘蓝、菠菜、韭菜、芹菜、大白菜、茄子、苹果、柑橘、葡萄、蘑菇、小麦、大豆和茶叶16种基质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甲氰ju酯的添加水平和回收率参见附录d中表d.1。
第二法气相色谱法
11方法提要
试样中残留的甲氰ju酯用乙腈或乙腈(含1%冰醋酸)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方法净化,气相色谱(ecd)测定,基质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
12试剂材料
同第5部分“试剂材料”。
13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有电子俘获检测器(ecd)。其余仪器与设备同第6部分“仪器与设备”。
14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同第7部分“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15分析步骤
15.1提取及净化
提取净化步骤同第8.1部分,乙腈定容至1ml,最后经微孔滤膜过滤的样品,经气相色谱仪测定。
15.1.1 gc-ecd仪器参考条件
gc-ecd仪器参考条件如下:
a)色谱柱:db-5毛细管柱:5%苯基聚硅氧烷,30m×0.32mm(内径)×0.25μm(膜厚)或相当者;
b)色谱柱温度:初始温度60℃,保持1 min,以120℃/min升温至280℃,保持4 min,再以120℃/min升温至300℃,保持5min;
c)进样口温度:280℃;
d)检测器温度:300℃;
e)载气:氦气,纯度大于等于99.999%;恒流模式;流速:1.0ml/min;
f)进样量:1.0μl;
g)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15.1.2定量测定
为了减少基质对结果定量的影响,本方法采用阴性样品溶液配制基质匹配的标准工作液,外标法定量,根据样液中被测的甲氰ju酯残留含量情况,选定峰面积相近的标准工作溶液。标准工作液和样液中待测物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内,对标准工作溶液与样液均按照进行等体积参插进样测定。甲氰ju酯标准物质的气相色谱图参见附录e中的图e.1。
除不加试样外,均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
16结果计算和表述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式(1)计算样品中甲氰ju酯化合物的含量。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
式中:
x ——样品中甲氰ju酯残留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a ——样液中甲氰ju酯农药残留的峰面积;
c ——标准工作溶液中甲氰ju酯残留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as ——标准工作溶液中甲氰ju酯残留的峰面积;
m ——最终样液所代表的试样量,单位为克(g)。
17测定低限、回收率
17.1测定低限
采用本方法对番茄、胡萝卜、甜椒、紫甘蓝、菠菜、韭菜、芹菜、大白菜、茄子、苹果、柑橘、葡萄、蘑菇、小麦、大豆和茶叶等16种基质中甲氰ju酯残留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法除茶叶外各种基质的测定低限为0.010 mg/kg、茶叶的测定低限为0.05mg/kg。
17.2回收率
采用本方法对番茄、胡萝卜、甜椒、紫甘蓝、菠菜、韭菜、芹菜、大白菜、茄子、苹果、柑橘、葡萄、蘑菇、小麦、大豆和茶叶16种基质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甲氰ju酯的添加水平和回收率参见附录e中表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