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临沧问茶③:时间上的味道——昔归

沿着曲折的山路一直走,堵车并没有阻止队友对昔归茶的向往。两个多小时车程后,眼前浮现出昔归新寨的模样,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一个新农村的风采,显示出近几年昔归茶带给昔归村民不错的经济效益。
2007年以后,在以山头茶为代表的普洱茶2.0时代,澜沧江流域的班章、昔归、冰岛三种茶,在茶界名声大震,卖价都屡创新高,成为在普洱茶江湖上高大上的代表。班章出于版纳,昔归、冰岛产于临沧。昔归、冰岛,这两个名字都很美,被外地茶人、文人们赋予了很多诗意的想象。
昔归茶产于澜沧江畔的忙麓山,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昔归渡口,邦泰昔归庄园就做落与此,占据昔归茶的核心产区。
昔归是傣语音译。昔:动词,搓。归:名词,麻绳。昔归意为搓麻绳的地方。昔归村位于忙麓山脚,离此不远,便是澜沧江上著名的嘎里渡口,早些年间的茶马古道就由此经过,渡口渡船、马帮来此收购茶叶,都需大量的麻绳,因而就把这搓麻绳的地方喊作了昔归,而这地方所产之茶也就被称为昔归茶。忙麓茶就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名有三:一为“忙麓茶”,二为“昔归茶”,三为“嘎里古茶”。
昔归茶最近两年市场热度不断高涨,如同黑马一般风生水起,但其茶之好其实是有历史可证的。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1970年实行集村运动,忙麓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昔归村居住。从那时起,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昔归茶上交县上。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可见,昔归茶的兴起,有历史渊源,当然更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土壤成份、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总之,昔归茶确实有其独异之处。
山脚下,队友们切身体验了一把昔归茶的味蕾享受。独特的香气、回甘,柔醇中隐含着一丝丝刚烈劲道的霸气,恰如一个极具修养的君子,虽茶气强劲而毫不外敛刺激,而且极具变化性。不熟悉的,从新茶上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放上一段时日即会发现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6时许,北方的天已开始蒙蒙黑,而远在几千里外的我们却还走在上茶山的路上,去寻拜那颗昔归最古老的茶树。一路上,我们穿梭在古茶树之间,茶树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藤条状生长,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沿着下山的方向,在半山处,我们终于见到了昔归最年长的茶树,领略到了昔归王的风采。
澜沧江赋予了忙麓山山清水秀的灵气,忙麓山让昔归的茶更突出。与昔归茶相关的一切,茗醉了多少爱茶之人呢?
8时许,山上天色已渐黑,我们沿着山路开始下山,在暮色中继续欣赏这边独特的山景,下山吃完宵夜已是凌晨,辛苦了一天的队友也都早早的进入梦想,回忆昔归的风采。
昔归的每一株老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片茶叶都在倾诉着这时间烙印进身体里的味道,而这味道,张扬着大叶种的独特韵味。
尽管已经有手掌这么大了,但这还不是最大的。
普洱这杯浓郁,就在这一段段时间的浸泡中,愈久越香,愈久越笃。正是这味道,沉醉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普洱迷……来吧,一起喝泡昔归吧!
作者简介:祝永国,系梵益普洱茶掌门人、临沧邦泰昔归庄园有限公司经销商。图片摄影、提供:祝永国。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