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制药企业赛诺菲宣布计划在欧洲裁减1700工作岗位,其中未来三年内在法国将裁减约一千岗位,即每年平均350人左右,裁减将采取自动离职的方式。据悉,赛诺菲目前在法国的岗位约2.5万人。
该消息很快引起了业内的热议。赛诺菲总裁保罗·哈德逊在给法新社的公告中提到,目前其在法国宣布的措施并非新的裁员计划,而是在企业战略层面将法国重新置于中心的明确选择。同时他还解释道,此举的目的是录用“新人”(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和基因疗法),并在某些领域实现人员调整。
实际上,赛诺菲的裁员工作似乎早就在推进了,而在这其中往往是因为战略调整的因素。据业内统计,从2008年到2017年,赛诺菲在法国的员工人数减少了3600人。
2018年1月下旬,赛诺菲宣布裁减了美国糖尿病和心血管销售团队的400名员工,主要因为胰岛素lantus销售不佳;2019年6月20赛诺菲又宣布,将在法国和德国裁减466个职位,重组之后终止心血管研究项目、缩小糖尿病工作范围,将研发重心转向肿瘤、免疫学、罕见病等领域上。
除了裁员以外,2019年12月9日,赛诺菲宣称将停止研发新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药物,同时赛诺菲在公司产品架构上作出改变,宣布重新聚焦到三大业务单元上:特药(免疫、罕见病、血液、神经、肿瘤)、疫苗、普药(糖尿病、心血管和成熟药品);而消费者保健业务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具备综合研发和生产的业务部门。
业内认为,从大背景来看,制药巨头作出裁员或调整产品线的选择,根本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专注重点战略,聚焦优势业务,即“钱要花到刀刃上”是裁员的主要原因。
目前,除了赛诺菲以外,2020年2月6日,gsk宣布开始在比利时疫苗业务部推行一项为期两年的重组计划,预计将裁掉720名员工。gsk称,此次人员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率,并建立一种在药品和疫苗之间进行研发的“通用方法”,以帮助制药商决定推进哪些候选药物才是公司的恰当选择。
2019年10月23日,诺华也宣布将裁撤爱尔兰320个工作岗位,涉及240名“活性药物成分(api)”工厂员工,“服务”部门的80人。据诺华此前对媒体的回应,上述裁撤人员也将于2022年年中完成,裁员将有利于精简组织结构、集中资源用于创新研发。
同年11月份,默沙东宣布一项重组改造项目,计划对成立了41年的生产研究基地 msd-chibret mirabel 进行裁员,裁员人数超过1/3,涉及约200个工作岗位,并且工厂有整体出售的可能。这家基地,曾是默沙东在法国甚至欧洲主要的工厂之一。
可以看到,目前多家跨国制药企业裁员,基本上是类似的原因。以裁员的方式来减少成本,聚焦细分领域,由此来节省经营成本,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优势业务。与此同时,大部分制药企业将裁员结余下来的资金用来投入研发之中,或进行研发部门重组,或升级研发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