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夫茶里的“中国功夫”
“工夫”与“功夫”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意旨,有工夫才能练就出功夫。因此,我们说“工夫茶”也是“功夫茶”。鲁迅说的好:“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清福,首先就必须要有工夫,要有闲时间,其次是练就出来的特别感觉,技巧。也就是说:喝茶需要有工夫,也需要有练出来的功夫。
2.习茶|南宁夜,槟榔香
这是我在南宁的最后一夜。虽也是霓虹闪烁灯火璀璨,这座城市,却没有邻省广州的喧嚣,而是宁静秀美的繁华。四天三夜八十一个小时,足以教人爱上一座城。但,并不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而是遇上一壶有年岁的老六堡。它的醇熟温煦,它那捉摸不透的槟榔香,使南宁从此深深地钤入我的脑海,就在这湿闷的暮春夜……
古树滇红的个性之美
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多酚含量丰富,酚氨比高,适制红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制作的滇红工夫,一直广受欢迎。从保山、云县、凤庆一带开始的滇红,以其高香、味醇、甜美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3.物语︳紫砂坚守者冯云华
紫砂是一门很神奇的艺术。它将不赘繁华作为艺术本真,将大道至简作为美学终极,正是这种素雅朴拙的艺术内涵,让紫砂能够在泱泱艺术之林永恒迷人。冯师傅出生在紫砂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也曾多次点评过他的作品,并与他进行艺术交流,从设计到技艺,从理念到观点,通过与大师的不断的交流,师傅的艺术造诣也不断的提升。
4.幽赏|谷雨里的“春心萌动”
四季里,把“绿”解读的如此具体,只春天。春天里,可以找到绿的每一个色阶。茶,是春的甘露,气息的凝结。绿茶是春天的初芯,春心的萌动,全都记在绿茶的每一片鲜嫩茶芽里。绿茶,是春天对茶鲜爽至味的成就。“春心萌动”,和初心和醇真有关的,这里全都有了。
坐花醉月,印心传习——紫藤花会的诗意玩古
最是人间四月天。我们决定把孩子们带进今年四月的“紫藤花会”。这个主意始于长沙“大宾第”主人欧阳元胜。人与自然,人与人文,人与传承,欧阳元胜希望能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留下点东西,这一次他决定在花树下向孩子们开放他的诗意玩古生活。
5.问茶|雅典茶事琐记
去年九月,当我踏入这座城市时,扑面而来的便是唯美典雅的气息。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永远没有谜底的谜。美丽与神秘,相互交织渗透,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漫步城中,除了阅读建筑,浏览风情,我还尝试着寻觅茶的芳踪,并不禁疑问:茶,这枚也曾让欧洲人感到美丽与神秘的东方树叶,在这座“众神之城”乃至这个盛产橄榄油的国度,会是“不一样的烟火”吗?
6.将进茶|酒茶之“趣”
酒有酒趣,茶有茶趣,酒之趣不同茶之趣。何趣不同?酒有酒文化,茶有茶文化,文化之异也。
新茶烈于新酒
试新茶的心情,大多是和春光一样明媚的。即便是在密州超然台上无限惆怅的苏轼,也在一盏新茶中寻求抚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他的小同乡唐庚亦有金句:“吾闻茶不问团銙,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然而,娇贵可人的新茶,却很“顽皮淘气”。如果没有正确的打开方式,身体就有可能喝出问题来。君不见,古人云:“新茶烈于新酒”啊!一切都是“年轻”惹的祸!
从中医看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追求的不仅是解渴,还有内心的安静祥和。不像北方饮茶那么豪迈,小盅品茶不仅量少,要分次品尝,观色闻香品味,切不可“一口闷”。喝一小盅茶就要如此繁琐,内心不平静是不行的。因此,品茶的过程也是在追求平静祥和,回归本真的过程。
7.七碗流风|宝洪茶与民国才女张充和
1939年抗战时期,四妹张充和客居昆明,借住在呈贡的云龙庵。在这里远离战火的地方,这位“民国最后一位才女”依旧沉浸在有曲、有诗、有茶、有酒的小日子里。某一日,在品过一盏高香馥郁的宝洪茶之后,张充和展纸研墨,写下了一首《云龙佛堂即事》:“酒阑琴罢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一曲潇湘云水过,见龙新水宝红茶。”
在林则徐出生地品茶
道光十八年,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4月,林则徐上奏《英国等趸船鸦片尽数呈缴折》,建议“凡夷人名下缴出鸦片一箱者,酌赏茶叶五斤”。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在鸦片战争之前,还有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炮火硝烟的“茶叶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