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进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依托于内蒙古大学的“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实验室”已获*正式批准,标志着内蒙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9月,内蒙古大学入选世界学科建设高校,重点建设生物学学科。据介绍,该实验室聚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遗传繁育、遗传与环境互作3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着国内绿色草原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及转型升级。近期,该实验室在牛羊受精、胚胎发育、干细胞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包斯琴教授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具有广阔发育潜能的新型干细胞,并在nature集团出版的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论文。内蒙古大学校长陈国庆介绍说,这一发现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对人类不育不孕、再生医学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在技术应用方面,该实验室帮助多家养殖企业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比如,培育出高产绒量阿尔巴斯绒山羊群体,产绒量提升50%以上,创制*双肌臀黄牛,生长速度和产肉量分别提升20%和30%。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孙利剑表示,未来五年,自治区政府将每年给予实验室10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等。目前,该实验室已设立由4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2名杰出青年和5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正面向招聘实验室主任、课题组长、学术骨干等人才。编辑点评建设期间,实验室和依托单位将按照《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努力成为内蒙古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希望内蒙古能够建设好重点实验室,将助推内蒙古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促进加快培育和推动建设新的重点实验室。(原标题:内蒙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