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发明能手”的郑善刚,半年就有两项“小发明”。 “老郑取样器”是职工给贯得名。“老郑”所在的班组13名职工只有他一名男士,那重活累活就不用说了,怎样才能为班组女职工减轻劳动强度,提供方便,“老郑”一直是挂在心坎上。这些年,看到职工每次分析液体物料都是从半米多高的大铁桶内取样,把一根长的玻璃管插入桶内,另一头连接乳胶管,用吸球吸入后导入取样瓶中,稍有不慎液体样品流到现场,如果控制不当,吸球内也很容易吸入液体样品,不仅污染样品及取样器、延误取样时间,而且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料,取样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伤害。“老郑”利用虹吸现象原理将取样工具进行了改进,制作了三个既安全环保、又简便的取样装置,一经使用就受到岗位职工的普遍欢迎。这期间,“老郑”还发明了高空液体样品取样装置,分析工再也不用爬到罐顶上取样了,就地就能取材,不但方便快捷,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张卫见的割胶刀和卷布机
该厂质检中心老职工张卫见,在成品班炼胶岗工作,每天看到班组职工要把100块橡胶样品从胶库中胶割回来,用裁刀裁出300份样,达到分析要求的均匀度,再进行检验,而所用裁刀是“87.5”开车时的日本*货,刀刃锈钝,裁刀还经常跑偏,磕磕碰碰时有发生,女职工力气小,根本裁不下样来,不但影响了工作,还很不安全。老师傅张卫见看着着急,经过几天的研究、摸索,找来了钢板、木料等材料,对钢板切割、开刃、打磨、焊接,并且对几种制作材料逐一试验,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制作出了一台既简便又好用的割胶裁刀,职工很是高兴。
张卫见师傅是个闲不住、热心肠的人,他还根据“纺线机”的原理制作了一台简易纺车型卷布机,作用可大了。包胶留样需要一定尺寸的方形塑料布,以前都是两个人一块一块地从整卷筒上裁下,再从中间割开,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用上他制作的小设备后,一人操作,5分钟的时间, 500余块塑料布就全部裁好了,而且尺寸规矩,现在大家每次用上张师傅的“小发明”,都高兴地夸他是“工人发明家”。
张振茂的小窍门
“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咱要想到,职工解决不了的问题,咱要帮助解决。”这是张振茂的心里话,他是分析岗位上的一名倒班班长,看到分析人员采样用的针头有时不合适,用起来不得劲,他就动起了心思,利用自己这点“钳工技术”,将班里大大小小上百个针头进行了改进和制作,尤其是对采样用的“双通针”,他把两个针头交叉焊在了一起,不但节约了胶皮箍,而且职工用起来很顺手,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的“小窍门”时不常地就出现了在工作中,该厂顺丁装置胶液采样口,在采样时丁二烯容易发生闪燃而着火,为了避免事故发生,由原来的直接排出法,改为先排入热水桶中后,再取凝胶样。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烫伤采样人员,而且每次采样胶液都要贱到桶外,影响了环境。经过细心观察、琢磨,他自行设计,自己动手,找来保温废弃下来的旧铁皮、铁丝,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半圆形桶盖,盖在上面,既保证了采样人员的安全,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职工高兴地说:取样再也不用担心被烫伤了。
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像这样的小发明在齐鲁橡胶厂还有很多很多,也许有人要问,职工哪来的这么大的创造瘾、发明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发明”让我们找到了工作的乐趣,这已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