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业界对于无人机意外故障发生的坠落事件也逐渐担心了起来。为了避免“炸机”姿势的不正确,美国宇航局(nasa)决定开发出一种可以让无人机“自分析”的紧急着陆系统,以便其选择佳的掉落点。这项技术被称作 safe2ditch,它需要无人机在飞行时持续运行自诊断检查。如果发现了任何问题,系统将评估该机还可以滞空多久。这套系统可以让无人机在空中“一瘸一拐”地多维持一阵子。与此同时,无人机可以检索另一个有关“安全着陆点”的位置数据库。基于该信息,无人机可以自动选择就近的地方着陆,并在此期间通过传感器来判断底下是否有人。“安全着陆点”包括农田、停车位、或者公园,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根据时间点来判断着陆点是否合适(比如学校操场就不适合在白天接收无人机的紧急着陆)。safe2ditch技术的目标在于为无人机提供一种经济的方式,让它在发生问题时能摔机着陆,避免让人们或重要的基础设施陷入危险商用无人机由于飞行得更靠近一般民众,所以可靠性至关重要。而这正是safe2ditch概念发展的基础。其挑战在于,为了提高其可靠性而采用与载人飞机相同的昂贵系统,一点都不划算,每一台商用无人机的成本不能超过50万美元。商用无人机还必须重量轻,才能满足所有的要求。safe2ditch的一部份任务在于重新利用现成可用的技术,例如综合车辆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商业运输部门的重点领域,而且,对于safe2ditch的目的来说,在google地图等应用程序中已经能找到足够准确的地形数据库了。为了能准确测量安全着陆点,搭载safe2ditch技术的无人机必须具有传感器和摄影机技术,才足以确定一个有利于着陆的小区域。glaab表示,超音速喷射飞机所使用的机器视觉技术也在此发挥作用——该视觉技术的开发原本是为了解决目前除役的协和客机(concord)所面临的昂贵问题:机鼻角度必须以机械设备降低,才能让飞行员在起飞和着陆时的视线清楚——但调整机鼻角度的设备相当昂贵。后来,该技术已经用抬头显示器来取代了,如今也调整用于无人机。从运算的角度来看,safe2ditch也充份利用了已开发的技术。然而,许多的成果都与预测商用无人机的软件有关。glaab说,为了解决重量和成本问题,与现有的组件结合将会更为有意义,而不是*新的组件。预计这种方法的功耗将会更低,而且更便宜。从nasa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场与产业竞争的比赛。购买组件比另行开发的成本便宜多了。glaab说,无人机营运商之间己经展开讨论了,他们将会需要提供反馈和指导原则,但他们终目的在于制造无人机,而非购买也不使用。因此,这一市场被用于确定价格点,所以safe2ditch的目标之一是确保符合小型营运商的要求和预算。但是,safe2ditch不只是让快递无人机在递送包裹时更安全。降低无人机在人口稠密地区飞行的风险,将在其他方便让人们受益,如救灾。原标题:nasa开发safe2ditch无人机紧急着陆系统(来源:vr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