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机械浮动密封的原理

浮环密封属于流阻型非接触式动密封,是依靠密封间隙内的流体阻力效应而达到阻漏目的。由于存在间隙,避免了固体摩擦,适用于高速情况,即可封堵液体,也可封堵气体,但泄露量较大,某些情况下还须配置比较复杂的密封辅助系统。浮动式迷宫油封的密封原理及漏油故障的原因摘要:迷宫密封是在轴与壳体之间,带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小游隙的凹凸环形密封齿组合,密封齿与轴之间形成一系列节流游隙和膨胀空腔,飞溅的润滑剂每通过一道密封齿,必将遇到很大的阻力,从而产生节流效应,使润滑剂的速度不断减弱,速度减弱后的润滑剂顺着密封齿的内侧流淌到环形空腔的下部,然后,通过到环形空腔下部的回油孔返回轴承室内,达到防止润滑剂外漏的作用。这类结构特别适用于防止高速轴的润滑剂泄漏。可以设想,如果密封齿的数量足够多,那么不论润滑剂的飞溅速度多快,都可以做到*密封的效果,但实际上,密封齿数目的增加,使得轴向尺寸增大,因此,过多地增设密封齿在设备上是很难办到的。为了提高浮动密封的密封效果,原则上要求密封齿与轴的间隙越小越好。
在离心压缩机和离心泵中,一般情况下使用的缓冲气缸,缓冲结构采用的是小孔节流的形式,原来的缓冲密封圈是骨架式结构,固定于气缸前、后盖上。这种结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进入缓冲区时出现停顿现象;进入缓冲区活塞杆出现爬行现象。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多方分析改进,一直没有多大改观。后发现德国派克公司有一种浮动式缓冲密封圈(pp圈),经过试用,结果发现采用浮动缓冲密封圈的气缸,消除了以前出现的缺陷,进入缓冲区不再出现停顿现象,而是连续动作,缓冲区活塞杆也不再爬行。浮动缓冲密封圈安装于气缸前、后盖缓冲槽内,可以上下左右浮动。对比两种结构,可以看出:采用骨架固定式密封圈,沟槽与骨架紧配合,装配时用工具压入,加工及装配比较复杂。活塞、活塞杆、缓冲套等同
轴度要求高(0.03mm以内),如果超差,进入缓冲区时密封圈不能自动找正,而出现停顿、爬行等现象。若采用浮动缓冲密封圈,这种密封圈上下可以浮动0.4mm~0.6mm(单边),左右可以移动1mm。机加工要求低,进入缓冲区时,因为密封圈可以上下左右浮动,所以可以自动找正,活塞杆不会存在停顿、爬行现象。可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