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聚烯烃走出v字行情,价格承压下降,后期稍有反弹,不过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局面。2018年,受回料进口禁令及国内环保督察常态化影响,配合下游需求端依旧维持刚需,增速大致持稳,预计2018年度价格重心较2017年度稍有上移。供应端新料方面,2018年pe表观消费量预计达到2927万吨,同比增速9.50%,较去年增速有所下滑,但仍超近4年8.02%的复合增长率,pp表观消费量预计达到2944万吨,同比增速7.92%,较去年下滑,并低于近4年8.41%的复合增长率,2018年新料供应增速虽较2017年有所下滑,但仍较为充裕,不过pe与pp排产比例变化较大,pe相较pp而言供应更为充裕。回料方面,2018年禁废令生效后所产生的影响目前评估难度较大,主要是工业源和生活源废塑料进口占比情况不明,另外禁废真正的执行力度还有待观察。保守估计,2018年进口回料的下降速度可能维持2017年下半年的降速,全年pe回料进口大致减少75万吨左右,pp回料进口大致减少58万吨左右。同时国内环保整治将常态化,国产回料开工率也将延续低位徘徊,整个回料市场的持续萎缩是毋庸置疑的,这部分回料缺口必将由新料替代,对整体供应端影响较大,后期市场博弈的重点就在于到底是回料减少的多,还是新料增加的多。需求端,聚烯烃下游以快消品、民生用品为主,产品涉及领域广,使用周期短,非耐用品占主要比例,这些特性使得聚烯烃下游有别于其他工业品,需求相对刚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宏观经济更多的只是影响产业链库存的变化,进而影响表观需求,对实际需求影响不大。据中石油统计,聚烯烃下游在2012年结束高速增长后,2016至2021年国内聚烯烃市场需求的平均增速仍可达到6%左右,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2018年聚烯烃下游,在环保整治促使行业整合升级,国标地膜小标称厚度增加一倍,快递行业依旧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等利好刺激下,保守估计需求增速至少与2017年持平,整体维持稳定。单边策略,一季度有国内外大量新增产能投产预期,供应压力较大,并且三月份面临仓单注销,对市场有一定抛压,配合春节长假因素,下游需求处于淡季,价格低点很有可能出现在一季度的春节前夕。二、三季度有检修相对集中利好,下游地膜旺季也开始启动,以及对一季度过度悲观的修复,价格应该会触底反弹。四季度国外新增货源基本会稳定供应国内,配合前期检修设备恢复开工,供应再次充裕,但下游仍处于棚膜需求旺季,价格可能高位震荡,稍许回落。套利策略,短期*pp15反套与l-pp反套,pp15反套逻辑:mto装置利润已降至历史低值,这种亏损状态不可*延续,市场将会逐渐出现mto装置停车或降负情况,远月pp预期很难进一步更差,pp大致会呈现远月升水近月格局;l-pp反套逻辑:市场炒作2018年国外大量pe新增设备投产预期,而pp进口依赖较低,国外产量变化基本没有太大影响,并且pp还具有mto、mtp装置的边际成本支撑作用。中期*pp-3ma正套与l-pp正套,pp-3ma正套逻辑:目前pp与ma价差已缩小至历史较低水平,mtp、mto装置亏损严重,这种亏损状态不可*延续,部分装置已出现停车或降负荷,如兴兴能源、宁波富德等。配合2018年是甲醇产能投放期,市场普遍认为2018年上半年伊朗两套装置也将投产,进口量将显著抬升,而pp供给上并无大的刺激;l-pp正套逻辑:在2018年一二月份会对国外pe新增产能开工情况重新评估,如若开工不及预期,可能会迎来报复性反弹,对前期悲观预期进行修复。**l-pp反套,主要逻辑:国内pp产能已过投放高峰期,近年来产能增速持续下滑,预计2018年产能增速达到7.2%,远低于近9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11.3%,而pe方面,国内外均进入产能扩张之年,预计2018年pe产能达到10870万吨,2020年将达到12530万吨,pe供应压力明显高于pp。除此之外,国内pp行业产品转型急迫,预计2018年会有大量通用料(均聚pp)被专业料(共聚pp)替代,均聚pp将处于奇货可居的状态,对pp拉丝价格提供很好的支撑。原标题:2018 聚烯烃产能格局改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