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农残、兽残前处理中,你所不太注意的关键点和细节……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回收率低、重现性差、净化效果不佳等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又该如何应对?
其实,主要把握好前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和细节,就可以极大减少前处理分析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小编总结如下:
1、spe小柱类型或规格选择不合适
净化效果不佳,往往是由于选择的spe小柱类型或规格不合适,一款合适的spe小柱选择,包含2个方面:吸附剂和柱规格。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才能较好对样品进行的净化。关于吸附剂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参考文献或标准,如果没有相应文献可参考,有2个方法可供选择,一个是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见图一),一个是根据样品基质性质来选择(见图二)。
图一:根据目标化合物性质选择
图二:根据样品基质性质选择
选择好吸附剂后,选择合适的柱规格也非常重要。
萃取柱的吸附剂能吸附的化合物质量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值,目标物就不能被有效保留,使得回收结果大打折扣。
以下给出了萃取柱的上样容量及洗脱参数,可以参考一下。
2、筛板堵塞
在spe操作过程中,我们还经常遇到筛板堵塞,溶液无法通过固相萃取柱。
当上样液中含有较多颗粒杂质时,这些颗粒杂质会在筛板上不断聚集,形成一层颗粒层,随着压力的增加以及时间的延长,颗粒层会越来越严实,最终导致筛板堵死,溶液无法通过固相萃取柱。
以下是常见的固相萃取柱的结构图,由柱管、筛板和填料3部分组成,其中筛板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起到固定填料和过滤溶液的作用。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上样前先高速离心或者过滤,然后取上清液或者滤液过固相萃取柱,减少颗粒杂质的影响。
案例: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测定,当样品为饮料、配制酒等液体时,过固相萃取柱还是很轻松的,而当样品为糕点、谷物制品以及果冻时,上样前需先高速离心或者过滤,否则就很容易出现筛板堵塞的现象。
3、流速过快或过慢
其次,固相萃取过程中流速不能太快,流速太快不利于目标化合物在填料上的保留以及溶剂与目标化合物或者填料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净化及回收结果。当然流速也不能太慢,否则会大大延长前处理的时间。
以下是总结的原因和对策:
流速过慢的原因
对策
spe选择的粒径过小
选择大粒径spe
样品预处理后仍有悬浮不溶物
上样前冷冻离心
样品粘度太高
样品稀释
spe阻力过大,液体无法靠重力滴落
使用手动固相萃取柱装置,通过调节止回阀,气门,抽负压来调节流速
流速过快的原因
对策
spe选择的粒径过大
选择小粒径的spe
重力作用时流速依然很快
使用手动spe装置,调节止回阀
抽负压时流速过快
调节止回阀和气门,控制真空表压力恒定在一定范围内
案例:sn/t1924-2011中淋洗固相萃取柱时,先用水、甲醇,接着用正己烷淋洗,正己烷与前两者的极性不同,从而导致流速很慢,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增加负压或者选用合适的溶剂进行过渡。
4、净化效果不理想
还有,spe操作过程中,我们经常还会遇到净化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可采取以下策略:
①改变预处理方法②改变淋洗液和洗脱液的强度例如:淋洗液洗脱强度太弱,淋洗时不能将杂质淋洗掉,或者洗脱液的强度太强,洗脱时将杂质一并洗脱下来,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净化效果不理想。③选择合适的作用小柱例如:当遇到一些复杂样品,一种填料不能满足净化效果时,可以选择串联固相萃取柱或者采用复合填料的方式进行操作(可以提供定制复合小柱服务)。④正确进行spe操作例如,通常上样前需要活化固相萃取柱,上样过程中不能让填料干涸,浓缩过程不能有损失,复溶的时候需要充分溶解等等,这些都与操作技能息息相关。5、重现性差
固相萃取中重现性差通常与产品质量、流速以及操作有关。
固相萃取柱中填料的质量、均匀性和松紧度都可能影响到方法的重现性,因此选择质量可靠的厂家很重要,遇到重现性差的实验,可以选择用标准溶液考察一下固相萃取柱的重现性。
固相萃取过程中流速的快慢也是影响重现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样、淋洗、洗脱过程中适当降低流速,通常而言,流速低于5 ml/min时结果较为稳定,有些实验可能需要更慢的流速。当然,操作者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结果的重现性。
具体总结如下:
可能原因
对策
操作步骤繁琐,人为误差导致
改变前处理方法或者制定sop方法
复杂样品基质除杂效果不佳
改变整个前处理方法,加入内标或与基质加标数据做对比
上样过程发生干涸
重新活化平衡
发生堵柱现象或者流速过快
前者改变预处理方法,后者使用止回阀控制流速
6、回收率不理想
在实验中,操作者关注较多的可能也是关于加标回收率的问题,固相萃取柱质量的优劣、固相萃取方法是否合适、操作者操作技能的高低都可以通过加标回收实验进行验证。
原则上加标回收率应在80%~120%之间,当然对于多组分目标物同时检测时,这一指标可适当放宽。
(1)目标物在填料上保留不足
判断方法:空白溶剂加标,回收上样液和淋洗液,若实际检测浓度超过含量的5%,说明保留不足。
可能原因
对策
spe柱选择不合适
选择更强保留的spe柱
样品上样液或淋洗液的洗脱强度过强
降低样品上样液或者淋洗液的洗脱强度
上样体积/浓度过高,导致过载发生
减少上样浓度或者增加填料量
操作过程中,小柱发生“干涸”现象
重新进行活化/平衡,保证小柱在淋洗结束前不能发生“干涸”现象
(2)目标洗脱判断方法:空白溶剂加标,回收上样液和淋洗液,没有检出目标物;但回收洗脱液,回收率也不高。
可能原因
对策
小柱保留太强
选择保留稍弱的spe柱
洗脱能力太强
增强洗脱强度
洗脱体积太小
增强洗脱体积
3)其他原因判断方法:空白溶剂加标,回收上样液,淋洗液没有检出目标物;回收洗脱液,回收率正常。
可能原因
对策
预处理的提取不足
改变提取溶剂
目标物质不稳定,挥发或者分解
改变提取和转移方式,减少加热温度,受ph影响较大的化合物可加入缓冲盐调节ph等
预处理过程复杂
简化预处理过程
目标物与杂质结合
换适当的方法除杂质
杂质干扰效应太强
改变前处理方法或与基质加标物质进行对比
杂质过多,超出小柱最高保留
改变预处理方法,减少上样量或增加小柱填料量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