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茶叶的品质真的只与工艺有关吗?

“但凡是茶,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做工工艺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茶叶原料的出身地,是第一先决条件,工艺只能决定茶叶品质的高低。”
01.产地决定品质含金量
今晚笔者被一位老先生叫去喝茶,喝的是一泡五十多年树龄做的荒野老枞水仙,一泡茶用盖碗冲泡了20次,随后再倒入银壶中煮饮,一款茶喝了一个半小时,直接把我喝醉了,本想着今天不写文章,好好回味这茶的茶韵。
但最终因为老先生的一句话,我想把这事说清楚一点。
这位老先生姓傅,七十年代跟随一帮茶叶专家在建瓯茶叶站做茶叶粗制工作,现在已经退休在武夷山修养身心。那个年代做茶叶粗制工艺的人,关于茶叶种植的山场与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可谓是知根知底。
喝这款老枞水仙期间,老先生讲到了白茶,他得知我回武夷山从事茶叶创业的工作,与我聊了一些关于白茶的见解。
其中老先生谈起他自己这几年下来陆续收藏了大概有5000斤的福鼎白茶,皆是贡眉和寿眉。为什么收这么多茶呢?皆是缘于七十年代在茶叶站结下的缘分,这一辈子离不开茶。
老先生说他第一次被朋友带去福鼎喝茶的时候,与泡茶的人闲聊,这位泡茶的师傅想着要做营销,对他说“这茶,产地海拔不高,但是工艺可以,所以你喝着好喝,茶叶品质的好坏是工艺决定的”,老先生说他自己当场就反驳了泡茶师傅的观点。他表示:天下茶叶品质的好坏是有共性的,其中第一条件就是产地的核心与否,然后就是海拔高低,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做工仅仅是一种品质最佳的体现。
这里小二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出身就是高富帅或者白富美的人,ta的人生没有低配,起点就高不可攀,配套的装饰比如车子、服装、社交圈子就是高人一等,就像好山场的茶,原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下,再配套精良的做工工艺,那茶叶必定不差。那么出身是平民百姓的寻常人家,怎么办?就像山场不优质的产地,那就通过后天的努力呀,花最大精力的做工工艺去完善这款茶,直到它的品质趋于完美,人生亦是如此,不是吗!
白茶虽说是做工工艺最简单的一类茶,现在有些制茶师傅根据市场消费者的口感,做了工艺的改良创新,但这里面有十足的功夫在里面。
这里小二推荐一本书,制茶工艺不细说,叫做《制茶学》,一本各大茶类制茶工艺的科普类书籍。
不要为了变相卖出茶叶,就夸夸其谈。茶叶品质的好坏,口感不会骗人,茶也不会骗人,多喝多学。
02.做工工艺决定品质高低
就今晚老先生拿出来的这款荒野老枞水仙,产地和原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下,如果制茶师傅的工艺没到位,这茶能泡出20余泡还可以再煮饮的地步吗?答案可想而知。
什么是产地和原料最好?顺着聊一下这款老枞水仙。
荒野就是任茶叶自身自灭,野蛮生长,任它雨打风吹;五十余年的树龄,这在目前武夷岩茶的平均树龄来说,已经属于“德高望重”级别了;老先生说这茶产地在水帘洞靠近慧苑坑的地方。
这已经是属于顶配的出身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背景”,哪个制茶师傅敢言自己可以“点石成金,凭空造物”?
都已经是这么好的原料了,如果没有牛逼的制茶经验和做工工艺,哪能让人如此惊艳,我至今还在边打字边回甘生津。老先生说,这茶他是今年第二次泡,罐子里装着50克呢。
小二来打个牛逼的比方:出身豪门的白富美,当有一天她要出嫁了,那么她的嫁妆一定不差,给她制作婚纱的师傅都是私人的,陪嫁的车都管够限量的。就像这茶一样,限量的原料,核心的产地,配套的制茶师傅都是经验丰富的,工艺绝佳,因为不能出错;平民家的女儿出嫁,讲究合拍。什么是合拍?质量到位,合理不出错,做出这茶该有的品质即可。
03.“人”是茶叶品质的最大体现
别管别人说这茶怎样怎样的?你自己喝喝看喜欢不喜欢,对味了就行。当然,这个喜欢与否,并不包括对茶叶知识的无知,喜欢与否是建立在你对这茶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做出的选择。若,真的喝不懂,可以问,可以听,可以看,最后再用自己的口感来决定。
为什么说“人”是茶叶品质的最大体现?
一款茶,当它的产地、原料、工艺都没问题的时候,可是泡茶的人不了解这茶的茶性,甚至压根就不懂怎么拿盖碗泡茶,也不知泡茶的讲究,那这茶几乎就会被“泡废了”。
一款茶,当它的产地、原料、工艺都没问题的时候,泡茶的人亦是高手,而喝茶的人却无心品茶,只是不断抽烟,或者心不在焉,那这茶算是遇人不淑,白白浪费了。
茶,来之不易,泡之敬畏,饮之珍惜。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