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家介绍主动式pfc功能(主动式pfc和被动式pfc区别),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详细内容吧。
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是指有效功率与总功耗(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即有效功率除以总功耗(视在功率)的比值。目前,pfc有两种,一种是无源pfc(也称无源pfc),一种是有源pfc(也称主动pfc)。
有源pfc主要由高频电感、开关管、电容和控制ic组成。可以简单概括为升压型开关电源电路。该电路的特点是结构复杂,但具有许多优点:功率因数高达0.99,低损耗和高可靠性,输入电压可从90v到270v(宽输入)等,因为输出直流电压纹波非常小,因此使用有源pfc的电源不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滤波电容。
有源pfc又称主动式pfc,其电路中常采用高度集成的ic,可适应90v~270v输入电压,具有高于0.99线功率因数、可靠性更高等优点。输出不随输入电压的波动而变化,因此可以获得高度稳定的输出。
与无源pfc相比,有源pfc不再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滤波电容。但是采用主动式pfc设计的电源价格相对较高。主动式pfc并不代表性能优于被动式pfc,也不是高端的象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主动式pfc的主要作用是宽电压。
主动损失更多。 80%完全是因为12v输出功率占比提升,也就是说只要12v输出功率占比提升,其他电源的效率也会提升,这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电源必须在一定的负载条件下工作,才能达到最高效率。比如400w的电源在350w的负载下效率最高,用户不可能时刻保持350w的功耗,所以fsp的年节电纯属误导,只是用来宣传的沸腾的脑袋让你为此付出代价。
不过,这里也要注意,“功率因数”不等于“转换效率”。现在有些商家将有功功率因数0.99解释为99%的功率转换效率,这显然是错误的。虽然都是描述省电的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对于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pfc的高“功率因数”是为国家省钱,高“转换效率”是为用户省钱。
好了,主动式pfc功能(主动式pfc和被动式pfc区别)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想知道更多相关资料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