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HTTP请求和数据安全_html/css_WEB-ITnose

/*------------------------------------- 01 http请求 ---------------------------------------*/
重点:1.超文本传输协议. 2.http请求过程.
{
    1>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协议规定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
http协议是在网络开发中最常用的协议.不管是移动客户端还是pc端,访问网络资源经常使用http协议.
http优点:
简单快速:
            http协议简单,通信速度很快.
灵活:
            http协议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
http协议是短连接(非持续性连接) (tcp/ip  udp/ip)
            http协议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请求作出响应后,马上断开连接.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
2> http协议的使用;
完整的http通信分为两步:
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索要数据.
    {
        http协议规定: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包含'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三个部分;
'请求行':包含了请求方法,请求资源路径,http协议版本.
get /resources/images/ http/1.1
'请求头':包含了对客户端的环境描述,客户端请求的主机地址等信息.
accept: text/html // 客户端所能接收的数据类型
        accept-language: zh-cn // 客户端的语言环境
        accept-encoding: gzip // 客户端支持的数据压缩格式
        host: m.baidu.com // 客户端想访问的服务器主机地址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10; rv:37.0) gecko/20100101 firefox/37.0 // 客户端的类型,客户端的软件环境
'请求体':客户端发给服务器的具体数据,比如文件/图片等.
    }
响应:服务器返回客户端想要的数据.
    {
        http协议规定:一个完整的http响应包含'状态行','响应头','实体内容'三个部分;
'状态行':包含了http协议版本,状态吗,状态英文名称.
http/1.1 200 ok
'响应头':包含了对服务器的描述,对返回数据的描述.
content-encoding: gzip // 服务器支持的数据压缩格式
        content-length:  1528 // 返回数据的长度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html+xml;charset=utf-8 // 返回数据的类型
        date: mon, 15 jun 2015 09:06:46 gmt // 响应的时间
        server: apache  // 服务器类型
'实体内容':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具体数据(图片/html/文件...).
    }
3> 发送http请求:
    {
        在ios开发中,发送http请求的方案有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苹果原生:
        {
            * nsurlconnection:用法简单,古老经典的一种方案.
* nsurlsession:ios7以后推出的技术,功能比nsurlconnection更加强大.
* cfnetwork:nsurl 的底层,纯c语言,一般不用.
        }
第三方框架:
        {
            * asihttprequest:http终结者,功能很强大,可惜作者已停止更新.
* afnetworking:简单易用,提供了基本够用的常用功能,维护和使用者多.
* mknetworkkit:简单易用,产自印度,维护和使用者少.
        }
在开发中,一般使用第三方框架.
    }
}
/*------------------------------------- 02 get 和 post ------------------------------------*/
重点:1.get 和 post的区别? 2.用post方法发送登陆请求.
{
    http方法:
    http协议定义了很多方法对应不同的资源操作,其中最常用的是get 和 post 方法.
    {
        { get、post、options、head、put、delete、trace、connect、patch }
增:put
        删:delete
        改:post
        查:get
    }
参数
    {
        因为 get 和 post 可以实现上述所有操作,所以,在现实开发中,我们只要会用get 和 post 方法就可以了.
在与服务器交互时,有时候需要给服务器发送一些数据,比如登录时需要发送用户名和密码.
参数:就是指传递给服务器的具体数据.
    }
get 和 post 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参数的传递上.
get:
    {
        get的本质是从服务器得到数据,效率更高.并且get请求可以被缓存.
'注意': 网络缓存数据,保存在sqlite的数据库中(路径:nshomedirectory()).
        查看缓存数据命令行:
        'cd 文件目录'   (打开文件目录)
        'ls'   查看当前文件下目录
        'sqlite3 cache.db'   打开数据库
        '.tables'    查看数据库中的表单
        'select * from cfurl_cache_response;'   查看服务器响应缓存
        'select * from cfurl_cache_receiver_data;'   查看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缓存
在请求 url 后面以 ? 的形式跟上发给服务器的参数,参数以 参数名=参数值的形式拼接,多个参数之间用 & 分隔.
注意:get的长度是有限制的,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长度限制,一般在2~8k之间.
    }
post:
    {
        post的本质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也可以获得服务器处理之后的结果,效率不如get.post请求不可以被缓存,每次刷新之后都需要重新提交表单.
发送给服务器的参数全部放在'请求体'中;
理论上,post传递的数据量没有限制.
注意:所有涉及到用户隐私的数据(密码/银行卡号等...)都要用post的方式传递.
    }
注意:url中不能出现空格以及中文等特殊符号.
1>url中,所有的字符都必须是 ascii 码;
2>url中不能出现中文和特殊符号(如空格);
所以,如果 url 中出现了中文,需要添加百分号转译.
    urlstring = [urlstring stringbyaddingpercentescapesusingencoding:nsutf8stringencoding];
post 发送登陆请求:
注意:
1> 用可变请求: nsmutableurlrequest *request = [nsmutableurlrequest requestwithurl:url];
2> 指定请求方法: request.httpmethod = @post;
3> 设置请求体数据: request.httpbody = data;
// 实例化请求体字符串
    nsstring *body = [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username=%@&password=%@,self.username.text,self.password.text];
    // 将字符串转换成二进制数据
    nsdata *data = [body datausingencoding:nsutf8stringencoding];
4> 发送异步网络请求.
    [nsurlconnection sendasynchronousrequest:request queue:[nsoperationqueue mainqueue] completionhandler:^(nsurlresponse *response, nsdata *data, nserror *connectionerror) {
// nsurlresponse *response: 服务器响应
// nsdata *data: 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 nserror *connectionerror: 连接错误处理
// 网络请求的回调.
    }]
}
/*------------------------------------- 03 保存用户信息 -------------------------------------*/
重点:1.偏好设置保存用户信息.
{
    如果用户登陆成功,就保存用户信息.下次直接从偏好设置中读取用户信息,以此做到用户只需要输入一次账号和密码,以后登陆就可以不用再次输入.
1>.登陆成功,保存用户信息(偏好设置)
    2>.再次进入,直接显示用户之前保存的信息.避免用户重复输入.
// 偏好设置存储用户信息
    -(void)savauserinfo
    {
        // 实例化偏好设置对象(单例)
        nsuserdefaults *user = [nsuserdefaults standarduserdefaults];
        // 保存用户名
        [user setobject:self.username.text forkey:kitusernamekey];
        // 保存用户密码
        [user setobject:pass forkey:kituserpasskey];
        // 同步保存用户信息
        [user synchronize];
    }
// 加载偏好设置中的用户信息
    - (void)loaduserinfo
    {
        nsuserdefaults *user = [nsuserdefaults standarduserdefaults];
if ([user objectforkey:itusernamekey]) {
self.username.text = [user objectforkey:itusernamekey];
}if ([user objectforkey:ituserpasskey]) {
self.password.text = [user objectforkey:ituserpasskey];
};
    }
用户登陆业务逻辑
    {
        // 用户登陆需要一个单独的控制器,因为只需要登陆一次(login.storyboard). 应用程序需要有一个入口:main.storyboard: app 主页面
// 判断用户是否登陆成功过(通过偏好设置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判断)
        // 1> 如果偏好设置中存有用户信息(说明之前登陆成功过),直接进入 app 主页面 :main.storyboard
        // 2> 如果偏好设置中不存在用户信息(第一次登陆或者之前注销了用户信息),进入登陆界面 :login.storyboard
// 如果用户登陆成功,跳转到 app 主页面:main.storyboard.并且在偏好设置中保存用户信息.
// 如果用户点击注销按钮,注销用户信息,返回到登陆页面.
    }
问题: 用户密码不能以明文的形式保存,需要对用户密码加密之后再保存!
密码的安全原则:
1> 本地和服务器都不允许保存用户的密码明文.
2> 在网络上,不允许传输用户的密码明文.
现代密码学趣闻! 中途岛海战(af)
数据加密算法:
1> 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钥.加密解密速度快,要保证密钥安全.适合给大数据加密.
2> 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或者使用私钥加密,公钥解密.更加安全,但是加密解密速度慢,适合给小数据加密.
小技巧:
openssl :是一个强大的安全套接字层密码库,囊括主要的密码算法,常用的密钥和证书封装管理功能以及 ssl 协议.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测试功能.
终端命令:
echo hello |openssl md5
        echo hello |openssl sha1
        echo hello |openssl sha -sha256
        echo hello |openssl sha -sha512
}
/*------------------------------------- 04 信息安全加密 -------------------------------------*/
常用加密方法: 1> base64  2> md5  3> md5加盐  4> hmac  5> 时间戳密码(用户密码动态变化)
{
    1> base64
    {
        base64 编码是现代密码学的基础.
原本是 8个bit 一组表示数据,改为 6个bit一组表示数据,不足的部分补零,每 两个0 用 一个 = 表示.
        用base64 编码之后,数据长度会变大,增加了大约 1/3 左右.
base64 基本能够达到安全要求,但是,base64能够逆运算,非常不安全!
        base64 编码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末尾有个 '=' 号.
利用终端命令进行base64运算:
// 将文件 meinv.jpg 进行 base64运算之后存储为 meinv.txt
            base64 meinv.jpg -o meinv.txt
// 讲meinv.txt 解码生成 meinv.png
            base64 -d meinv.txt -o meinv.png
// 将字符串 hello 进行 base 64 编码 结果:agvsbg8=
            echo hello | base64
// 将 base64编码之后的结果 agvsbg8= 反编码为字符串
            echo agvsbg8= | base64 -d
    }
2> md5 -- (信息-摘要算法) 哈希算法之一.
    {
把一个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成一定长度的十六进制的大整数. 注意,字符串的转换过程是不可逆的.
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
md5特点:
*1.压缩性:   任意长度的数据,算出的 md5 值长度都是固定的.
        *2.容易计算: 从原数据计算出 md5 值很容易.
        *3.抗修改性: 对原数据进行任何改动,哪怕只修改一个字节,所得到的 md5 值都有很大区别.
        *4.弱抗碰撞: 已知原数据和其 md5 值,想找到一个具有相同 md5 值的数据(即伪造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5.强抗碰撞: 想找到两个不同数据,使他们具有相同的 md5 值,是非常困难的.
md5 应用:
*1. 一致性验证: md5 将整个文件当做一个大文本信息,通过不可逆的字符串变换算法,产生一个唯一的 md5 信息摘要.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md5 对任何文件产生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
利用 md5 来进行文件校验, 被大量应用在软件下载站,论坛数据库,系统文件安全等方面.
*2. 数字签名;
*3. 安全访问认证;
}
3> md5加盐
    {
        md5 本身是不可逆运算,但是,目前网络上有很多数据库支持反查询.
md5加盐 就是在密码哈希过程中添加的额外的随机值.
注意:加盐要足够长,足够复杂.
    }
4> hmac
    {
        hmac 利用哈希算法,以一个密钥和一个消息为输入,生成一个消息摘要作为输出.
hmac 主要使用在身份认证中;
认证流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
            *2.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生成一个'随机数'并通过网络传输给客户端.
            *3. 客户端将接收到的'随机数'和'密钥'进行 hmac-md5 运算,将得到的结构作为认证数据传递给服务器.
            (实际是将随机数提供给 epass,密钥也是存储在 epass中的)
            *4. 与此同时,服务器也使用该'随机数'与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的该客户'密钥'进行 hmac-md5 运算,如果
            服务器的运算结果与客户端传回的认证数据相同,则认为客户端是一个合法用法.
}
5> 时间戳密码(用户密码动态变化)
    {
        相同的密码明文 + 相同的加密算法 ===》 每次计算都得出不同的结果.可以充分保证密码的安全性.
原理:将当前时间加入到密码中;
因为每次登陆时间都不同,所以每次计算出的结果也都不相同.
服务器也需要采用相同的算法.这就需要服务器和客户端时间一致.
注意:服务器端时间和客户端时间,可以有一分钟的误差(比如:第59s发送的网络请求,一秒钟后服务器收到并作出响应,这时服务器当前时间比客户端发送时间晚一分钟).
这就意味着,服务器需要计算两次(当前时间和一分钟之前两个时间点各计算一次).只要有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验证成功!
}
// ip辅助/手机绑定...
}
/*-------------------------------------- 05 钥匙串访问 -------------------------------------*/
重点: 1.钥匙串访问
{
    苹果在 ios 7.0.3 版本以后公布钥匙串访问的sdk. 钥匙串访问接口是纯c语言的.
钥匙串使用 aes 256加密算法,能够保证用户密码的安全.
钥匙串访问的第三方框架(sskeychain),是对 c语言框架 的封装.注意:不需要看源码.
钥匙串访问的密码保存在哪里?只有苹果才知道.这样进一步保障了用户的密码安全.
使用步骤:
    {
        // 获取应用程序唯一标识.
nsstring *bundleid = [nsbundle mainbundle].bundleidentifier;
// 1.利用第三方框架,将用户密码保存在钥匙串
[sskeychain setpassword:self.pwdtext.text forservice:bundleid account:self.usernametext.text];
注意三个参数:
1.密码:可以直接使用明文.钥匙串访问本身是使用 aes 256加密,就是安全的.所以使用的时候,直接传递密码明文就可以了.
2.服务名:可以随便乱写,建议唯一! 建议使用 bundleid.
bundleid是应用程序的唯一标识,每一个上架的应用程序都有一个唯一的 bundleid
3.账户名:直接用用户名称就可以.
// 2.从钥匙串加载密码
self.pwdtext.text = [sskeychain passwordforservice:bundleid account:self.usernametext.text];
    }
}
/*-------------------------------------- 06 指纹识别 ---------------------------------------*/
重点: 1.指纹识别用法
{
    指纹识别功能是 iphone 5s之后推出的.sdk是 ios 8.0 推出!
推出指纹识别功能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移动支付环节,占领移动支付市场.
使用步骤:
    {
        1> 导入框架;
    #import
2> 指纹识别的实现:
        {
            1. 需要判断手机系统版本是否是 ios 8.0 以上的版本.只有 ios 8.0 以上才支持.
// 获得当前系统版本号
            float version = [uidevice currentdevice].systemversion.floatvalue;
if (version
            {
                nslog(@系统版本太低,请升级至最新系统);
                return;
            }
2. 实例化指纹识别对象,判断当前设备是否支持指纹识别功能(是否带有touchid).
// 1> 实例化指纹识别对象
            lacontext *lactx = [[lacontext alloc] init];
// 2> 判断当前设备是否支持指纹识别功能.
            if (![lactx canevaluatepolicy:lapolicydeviceownerauthenticationwithbiometrics error:null])
            { // 如果设备不支持指纹识别功能
nslog(@该设备不支持指纹识别功能);
return;
            };
3.指纹登陆(默认是异步方法)
            // 指纹登陆
            [lactx evaluatepolicy:lapolicydeviceownerauthenticationwithbiometrics localizedreason:@指纹登陆 reply:^(bool success, nserror *error)
             {
                 // 如果成功,表示指纹输入正确.
                 if (success) {
                     nslog(@指纹识别成功!);
}else
                 {
                     nslog(@指纹识别错误,请再次尝试);
                 }
             }];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