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关于两大铁矿石生产企业合并事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资本流动性过剩有增无减,11月初,世界矿业*——必和必拓发自澳大利亚的一则消息,揭开了公司并购*二大交易(必和必拓欲以1311.21亿美元收购力拓)的狂野构想的帷幕;作为资源性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在zui真切地感受到无奈的同时,发出“欲罢不能”的声音,更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合并事件进展
位居*和第三的两大矿业之间的合并风波也迅速地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关注。通过跟踪合并案的进展,mri认为,合并双方即约即离的回应、下游钢铁企业灵活多变的策略以及研究机构和媒体高度的关切,奉献给热心人士连续不断的精彩纷呈的精美套餐。
11月1日,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第三大铁矿石企业必和必拓(bhpbilliton)董事会致信第二大铁矿石企业力拓(riotinto)董事会,建议以3股公司股票换1股力拓股票的方式将两家公司合并,以造就“自然资源行业中的*的企业”。
11月8日,必和必拓对外正式宣布了这一合并计划。
11月10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秘密入股力拓不到1%的份额,12日仍坚称国开行有可能介入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一案。国开行予以了否认。
11月11日,英国《观察家报》援引英国金融市场*人士的话称,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百仕通(即黑石,blackstonegroup)可能会参与中国方面阻挠必和必拓收购的计划。
11月11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必和必拓正考虑出售其zui大部门之一的石油业务,为其对力拓的恶意收购融资。而且,必和必拓的融资顾问高盛和花旗已经来中国寻求潜在的收购者。泰晤士报称,必和必拓待沽的部门价格估计超过200亿英镑(约422亿美元)。必和必拓说还没有这个计划。
11月12日,必和必拓还向外界公布了在合并后实施3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暗示,如果其收购计划遭到拒绝之后,可能考虑实施恶意收购。
11月17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力拓正在考虑采用“反噬防御术”(pac-mande-fense),发起对必和必拓的反收购。
11月19日,必和必拓ceo科劳珀斯开始拜访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客户及相关组织,澄清合并的意图,以尽量消除买家们的疑虑。科劳珀斯先后和posco、新日铁、jfe、宝钢、武钢、沙钢等钢铁企业的高层进行沟通。
11月19日,中钢协就“两拓合并案”发表公开声明称,必和必拓如果收购力拓成功,将形成垄断局面。
11月24日,《中国经营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包括宝钢、首钢与鞍钢在内的中国钢铁制造商可能加入竞标集团之列。
11月2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国内几家大型钢厂有关负责人均表示,不知晓也未听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与中国钢铁企业一起,加入竞购矿业*力拓的行列,以试图阻止必和必拓对力拓的合并案。”
11月26日,据悉,就在外界传出中国钢企欲联合中国外汇投资公司,以200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力拓消息的同时,中国一线的“钢铁*”恰在北京召开会议,核心议题正是“力拓合并案”。参加本次会议的除了宝钢、唐钢、华菱集团等钢铁企业的负责人之外,还包括*、*以及钢铁协会的相关负责人。
11月26日,宝钢集团副总赵昆表示,目前宝钢虽然没有参与竞购力拓的谈判,但如果国家需要,宝钢会牵头对力拓的合并。
12月1日,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称,该集团提出收购力拓(riotinto)的“可能性很大”。
12月2日,力拓公司执行官汤姆?阿尔巴内塞再次对媒体声明,该公司价值远高于行业竞争对手必和必拓的收购报价,必和必拓是要廉价获取力拓的发展前景,因此,力拓拒绝必和必拓的理由是正当的。而如今,力拓却在中国企业还没有发出正式收购要约的时候就表示“会关注和考虑”。
12月5日,“有关的报道是杜撰出来的,因为以宝钢现在实力和能力,不足以阻止二者合并或者去收购力拓。”徐乐江说。
12月10日,伦敦报纸egraph报道称,黑石正在联合一家财团,预计这家财团将包括一家中资基金,并且已律师与银行家和公关公司进行洽谈。已被否。
二、合并原因及影响分析
1311.21亿美元的合并案,并非儿戏,这不但是参与主体的重大战略活动,也是资源发展战略的行为。它既涉及到企业的发展,也涉及到行业的协调,更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因而,洞察其合并的可能动因,十分必要。mri认为,必和必拓实施这一第二大合并案主要有如下几个动因:
1、在范围内控制战略性资源产品,操纵产品价格
据花旗预测,“两拓”合并后,铁矿石、铝、铜的出口将分别占到出口市场的36%、17%和13%,缔造zui大的铁矿石、铝、铜经销商,并在煤炭、锌、钻石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其规模将比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高出数倍,可以达到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资源性产品的目的。
必和必拓
占份额(%)
力拓
占份额(%)
合并后
市场排名
占份额(%)
铁矿石
14
22
2
36
焦炭
19
3
1
23
动力煤
7
7
1
14

8
5
1
13

4.2
2.3
1
17(包括加拿大铝业)
氧化铝
6.1
4.3
3
10.4
通过控制这些产品的*,从而可以*地操纵大宗商品的价格,甚至只要其愿意,就能对引发通货膨胀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来,虽然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vale公司(原cvrd)基本占据了主动权,而必和必拓与力拓基本上只能跟随。这对必和必拓来说,显得非常的无奈。因为,无论他怎样策划新的谈判策略,比如,提出比照巴西铁矿石到岸价为基准与中国厂商谈判,然而,没有力拓的支持,终归是曲高和寡,以失败而告终。整合后,谈判的掌控力也就增强了。
2、降低生产经营和产能扩张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如今,随着美元的贬值和本土货币的升值,矿业投资和生产的成本在不到2年里上涨了25%左右,这种增长的趋势还在继续中。
在各地,必和必拓与力拓有6个地区的各个种类的矿山资源明显重叠,还有三处是两家合资进行开发运营,在新勘探的区域,两者同时修建的铁路轨道甚至纵横交错,各自拥有的港口也在同一区域。因此,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将有助于优化矿业资产组合和基础设施的使用,实现更低的成本,带来协同效应。按照其收购提议,两家公司能够实现37亿美元的年度协同效益。
必和必拓认为,两家公司无论在价值、战略、资产构成和质量方面,还是在企业文化方面都非常吻合,合并完成后,公司将从第三年开始,每年节省17亿美元的(名义)成本,从合并后的第七年开始,每年息税摊销折旧前利润(ebitda)将提高20亿美元。合并后两年内,公司一次性现金总成本将节省6.5亿美元。
3、降低产能扩张的风险,确保股东未来的利益
随着钢铁需求的强劲增长,产能扩张出现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这给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既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又带来巨大的挑战。钢铁行业是周期性的,一旦这种需求下降,矿业投资的风险将是巨大的。
相对于其它中小生产商而言,合并后的公司在铁矿石生产成本较低,也就是说合并后的公司在对这些资产进行投资和提高产量方面更有动力和协调性。因此,通过合并整合,可以更好地协调产能扩张和生产的步伐,在确保高收益的同时,控制好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或通过其它投资,来确保股东的利益。
4、应对新的竞争对手,提高对中国的影响力
在澳洲,fmg的出现无疑是铁矿石生产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2008年5月该公司*批矿石将装船运输,2008年年底铁矿石生产能将达到5500万吨,2009/2010年目标产量是5500万到1亿吨,未来要扩张到2亿吨,该公司声称要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生产铁矿石,以缓解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来自中国一个接一个的订单,对必和必拓和力拓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敲打”。如果必和必拓不尽快发展,其铁矿石产量第三的位置有可能发生动摇。
而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取代vale成为中国zui大的铁矿石供应商,供应量占中国铁矿进口量的35%左右(vale则占25%左右),届时会大大提高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能力。
三、成功合并的可能性分析
对于这起已一月有余的合并案,mri分析认为其成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快则半年内,慢则一年内即可实现。理由如下:
1、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下游行业,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
由于对上游行业高度集中从而有可能引发价格被人操纵的担心,钢铁行业和中国铝业都表示了反对。其它的反对声音很小甚至没有。再说,许多钢铁企业都跟合并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只能是象征性地反对而已。
2、力拓的反对也仅仅是从估值上的,从战略上并不反对合并
从力拓发出的声音看,力拓仅表示必和必拓低估了其价值,并表示如果有更高的合理报价,还是愿意谈判的。由此可见,必和必拓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完成收购。mri预计zui终报价至少要高出目前报价的40%。
至于力拓拟采取“反噬防御术”,是不可能的,zui多只能采取一些防御性的措施。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力拓的经营一向比较保守;其二,力拓刚刚完成对加拿大铝业的收购,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更大的收购;第三,现在的银行都暂停了对力拓的融资;第四,力拓无论在实力和名气方面都在必和必拓之下,且必和必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第五,反噬防御术很少见,风险也很高。这样的防御方法通常都以失败告终。艾博年也公开排除了力拓竞购必和必拓的可能性,称这不会为股东带来zui大价值。
3、合并符合双方的利益,也符合投资者的利益
除前面提到的降低生产和扩张成本等合并的动因分析外,还有一点就是,必和必拓和力拓60%至70%的股票掌握在相同的股东手中。这两家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花旗集团、jp摩根和anz。根据年报,必和必拓前20位股东中有8位同时也在力拓的前20大股东之内。再说,必和必拓与力拓的股东构成非常分散,股东数目多达上万,zui大的股东zui多也只拥有2%的股权,合并后,可以提高股东持股数量,降低分散程度。
至于有人指出这一合并违反反垄断法,其实都是没有很好地研究而表示的担心。这一方面,必和必拓早已透彻地进行了研究,没有任何障碍。
4、必和必拓有良好的管理和足够的融资能力
首先是必和必拓已足够大,*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完成收购,不需要融资。尽管如此,目前已有七家银行愿意资助必和必拓合并力拓,他们愿意联合提供70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七家银行分别是:高盛银行(goldmansachs),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花旗银行(citigroup),汇丰银行(hsbc),桑坦德银行(santander),瑞银集团(ubs)。知情人士透露,该信贷额度与修正报价没有关系,其中400亿美元将被用于支付力拓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inc.)时所欠下的债务,另外300万美元是为收购力拓交易完成后进行股票回购做准备。
5、“天时、地利、人和”的必和必拓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天时”方面:
首先,时值新一年度铁矿石谈判之际,想必力拓也愿意;
其次,中国北京2008年世界奥运会召开在即,必和必拓*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要赞助商;
再有,资本流动性过剩和资源产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也带来了投资成本的持续高涨。
“地利”方面:
首先,西澳政府欲更快发展本土经济,而这些企业又主要在西澳;
其次,必和必拓有数位管理层人员驻扎在西澳;
再有,两公司的主要用户都不在澳大利亚。
“人和”方面:
首先:必和必拓与西澳政府有紧密的,一直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
其次,必和必拓与战略用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再有,必和必拓与融资机构关系良好。
这一切足以帮助必和必拓顺利完成合并所须的一切。下面摘要一些反对和支持的声音,以飨读者。
反对合并的声音:
钢协秘书长ianchristmas表示,vale、必和必拓、力拓三个矿业*已经占据了70%以上的海运矿石贸易,三者之间进一步的合并只会产生实质性的垄断。ianchristmas同时要求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的各国钢协对此合并案提出反对。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11月20日声明,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后,高度集中的局面既不符合钢铁企业利益,也不符合消费者利益。该机构负责人戈登?莫法特表示,如此集中的市场将让欧洲钢铁企业在购买铁矿石时失去选择余地,议价空间也十分有限,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将请求欧盟反垄断主管机构欧盟委员会对这起合并交易展开调查,并阻止交易进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11月19日指出,铁矿石生产企业过分集中和垄断,不利于正常贸易的*发展,对钢铁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
日本jfe钢铁株式会社社长、日本钢铁联盟主席马田一则表示,合并案将损害铁矿石、焦煤、铜、铝业的公平贸易。合并只会使得矿石贸易市场加速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担心合并会对目前正常运作的矿石定价机制产生损害。而新日铁则拒绝发表任何评论。
韩国posco担心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会在原材料企业中形成一股垄断势力,并表示对此密切关注。现代制铁表示,如果必和必拓合并力拓成功,那么这个合并后的企业在铁矿石定价时将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韩国和日本钢铁钢铁企业也表示反对,但是原因与中国不同,他们更依赖于澳大利亚铁矿石。
安赛乐米塔尔的christophecornier说:“我们乐于见到行业内的合并,但不是这种过于庞大的合并”。蒂森克虏伯钢铁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erichheine,说:“我们反对此次合并。”
德国钢铁联合会主席dieterameling要求欧盟立刻反对此次合并。dieterameling表示,*二和第三大矿石商之间的合并只会对钢铁企业产生更大的价格压力,并且使得世界钢铁业进一步失去对钢铁原材料的控制。dieterameling本次的发言代表了两大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和扎耳茨吉特钢厂(salzgitter)的意见。
塔塔集团克鲁斯分部的执行官,philippevarin表示两公司合并不会对钢铁产业带来任何好处。
中国铝业总裁罗建川昨天也表示,两家公司的合并将*地影响铜价。
赞同合并的声音:
据澳大利亚通讯社11月30日报道,第六大钢铁企业印度塔塔钢铁日前对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交易表示支持,并表示目前行业应当进行整合。塔塔钢铁常务董事b.muthuraman表示,尽管业界担心合并之后的企业可能导致铁矿石价格上涨,但合并仍然是必要的。他说:“合并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对于大宗商品行业有利,该行业的周期通常是25至50年。”“我相信整合对于该行业有益,当然钢铁行业也需要尝试进行整合。”然而,塔塔欧洲分部对合合并表示反对。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可能支持两大矿山的合并,因两家公司的大多数用户均不在澳大利亚国家。
前西澳大利亚资源部长johnbowler催促西澳政府支持必和必拓合并力拓。
四、中国政府或企业的反应及对策建议
由于这一合并*地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利益,所以,引起中国媒体的特别关注是必然的。从各方的言论看,政府表示这是企业间的商业行为,不会干预;钢铁行业协会表示反对;企业一方面表示担心,同时表示,如有必要将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合并;许多热心人士则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事件本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这都反映了国人的主人翁意识在进一步增强,是好事。当然,作为企业、行业协会,乃至国家,对这样关系到我国重大战略利益的事件,可能已经在采取一些行动。mri从这件事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这里将其进一步整理如下:
首先,从整体上讲,这一合并对中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简单地说,“弊”体现在合并后的企业的集中度更高,掌控价格的能力更强,对中国的谈判筹码更大;“利”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提高了,合并后,短期内铁矿石供应保障,有可能增强。
其次,中国政企要密切关注其变化并积极应对
这不但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密切跟踪合并双方的策略变化,还要积极制定应对预案。mri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全面竞购,即使是多家钢铁企业联合也没有能力,除非政府大力支持,这又会落下“政府的影子”,在他国也是不会被接受的。因此,我们只能是,一方面,策略性地迫使必和必拓提高收购价格;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二者局部或其它的合并中。不排除必和必拓出售部分资产收购力拓,也不排除力拓出售部分资产偿还收购铝业公司的贷款,等等。宝钢放风可能参与竞购是策略性的,包括提出收购资金可能不低于2000亿美元,更具意义。只是可以通过合适的人(比如:新闻发言人)说出比较合适。其实,还可以让四个钢企合资成立的公司出面参与更好。行业协会更是应该积极公开支持企业的这种做法。我们不能让某个实力尚不够的企业,更不能让某个企业的*人去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
再有,中国政府适度支持和引导国内大中型企业并购是必须的
在中国,许多事情,喊了很长时间,却少有行动。拿钢铁行业来说,无论是在资源战略性上游产品的投资,还是在钢铁行业自身的整合上,似乎总是难破“坚冰”。多少年前,我们提出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要提高大宗商品的运输能力,可是就是不见实质性的行动。今年5月份,国内四大钢铁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也有半年之久,除了在柬埔寨的投资活动外,也没有听说有新的投资活动;钢铁行业的整合也仅仅是在签署战略联盟,在实质性的资产*整合上显得步履维艰。
以至该行政干预的时候没有干预,不该干预的时候又干预了。成立相应的机构,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招聘化管理人才,是解决问题之上策。
特别是,策略性战略资源的投资仍然是必须的,且要加大力度
中国工业化进程尚需1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基本完成,因此,在这期间,需要大量的矿产和金属。今天的资源价格虽然到了一定的高度,但需求也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机构预计,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增长趋势,这一趋势可能维持15年。mri分析认为,尽管在此期间会有周期性波动,但10年后,随着印度、巴西、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可能届时会使得需求保持继续增长。
我们虽然不能高估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也不能低估经济发展的动力。总之,资源性投资仍然是必须的,且要加大力度。我们的策略,只有一方面与大型矿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积极投资,多控制一些中小矿业,特别是有潜在开发储量的矿业,这才是确保资源合理供应的良方。
资料链接:
必和必拓是2001年由两家巨型矿业公司——澳大利亚bhp公司与英国比利登公司合并成立而成,双方在合并后的必和必拓公司中持股比例分别为58%和42%。公司是目前zui大的矿业资源公司,在2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主要资源和产品有铁矿石、煤、铜、铝、镍、石油、液化天然气、镁、钻石等;是世界前三大铜生产商和世界前五大银、沿、锌生产商之一,同时还是世界*大炼焦煤和锰矿海运供应商,*三大铁矿供应商。公司在澳大利亚、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南非约翰内斯堡、德国法兰克福与瑞士苏黎世六地上市。
力拓矿业公司成立于1873年。1962年至1997年,该公司兼并了几家具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并在2000年顺利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巨型矿业公司,其总资产的89%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北美。力拓公司目前是第三大采矿业集团,仅次于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是zui大的铝供应商。
澳大利亚出口中国铁矿石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管理经济局
必和必拓出口铁矿石市场分布
数据来源:必和必拓公司年报
必和必拓来自中国销售收入增长迅猛
数据来源:必和必拓2007年年报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