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加油站使用手机安全风险问题,2019年9月委托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国内外均未发现因使用手机造成的加油站燃爆事故案例,定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加油站内因使用手机导致油气燃爆、火灾或爆炸事故是一种极小甚至可忽略的安全风险,属于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
此外,客户的手机、汽车导航、蓝牙耳机、无线智能手环很普遍,手机app基本一直在连接网络,即使客户不去接触手机,不打电话,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仍旧处于使用运行状态。规定客户加油时关机显然不现实也难以落地执行。
批准发布aq 3010-2022《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该标准将替代aq 3010-2007,自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的要求中删除了“加油站内不应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增加了关于扫码支付活动的安全要求。在设有可燃气体声光报警装置的加油作业区内可允许客户使用手机支付,当现场警报器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便用手机和停止加油相关作业,并按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应符合gb/t50493的规定。
对于加油站使用手机安全风险问题,2019年9月委托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国内外均未发现因使用手机造成的加油站燃爆事故案例,定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加油站内因使用手机导致油气燃爆、火灾或爆炸事故是一种极小甚至可忽略的安全风险,属于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按照gb2095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我国加油站均设有油气回收系统,加油作业区汽油浓度已大幅降低。在整个加油过程中,仅在油枪插入油箱前和加油完毕后油枪拔出过程中,油箱口会有油气从油箱口向外挥发,由于时间短暂,现场为非封闭场所,通风良好,挥发至现场的油气浓度很低,因此,社会车辆的排气管不需要加装阻火器。此外,客户的手机、汽车导航、蓝牙耳机、无线智能手环很普遍,手机app基本一直在连接网络,即使客户不去接触手机,不打电话,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仍旧处于使用运行状态。规定客户加油时关机显然不现实也难以落地执行。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与国外标准,我国的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明显偏大,参照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2、gb/t22380.1-2017《燃油加油机防爆安全技术》5.2.3和api rp505《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安装一级、0区、1区和2区划分的推荐方法》,结合加油站实际情况,加油作业区可以按非危险区考虑。
考虑到加油站特殊场所,为加强油气安全风险管控,如果扫码处位于加油作业区,应设置可燃气体声光报警装置。出现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和停止加油相关作业,按预案采取应急处置行动。同时考虑手机起火爆炸多发生在充电过程,故规定手机在充电状态下严禁用于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