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500立方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进水管、曝气系统与排泥穿孔管,圆柱形池体,圆柱形池体中心设有锥形反应筒,锥形反应筒外围设有圆筒形隔板,锥形反应筒体为第1反应室,锥形反应筒与圆筒形隔板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反应室,圆筒形隔板与圆柱形池体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反应室;各反应室设有水平布置的多层网板,锥形反应筒底端设有水气混合短管,水气混合短管连接有进气管,水气混合短管下端设有圆台形进水腔,进水管出口水平设置且位于圆台形进水腔,进水管出口安装有喷嘴,圆柱形池体下端设有锥体,锥体底部与排泥穿孔管连接,圆柱形池体内壁上沿设有出水槽。本发明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占地少、运行方便、出水水质好、造价低及运行成本低。
日处理500立方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方案是: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运行前活性污泥接种和优势菌种的培育与连续运行处理,其特征在于:
第1,运行前活性污泥接种和优势菌种的培育
在生化器连续运行之前完成活性污泥接种和优势菌种的培育,以双污泥短程硝化的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为优势菌种,培育期内反应器曝气量控制在0.18~0.21m3/h;采用高负荷接种培育,闷爆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当池中mlss接近设计值2.5~4.0g/l之间,污泥指数svi为70~100时,沉降比sv为20~30%,即培育成功;
第二,连续运行处理
使用设施为连续进、出水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水从圆柱形池体底部以进水喷嘴方式并使进水与吸入空气相混合;进水喷嘴进水压力控制在2.5~3.0kg/cm2,进水量0.1~0.2l/s,池内水流流速为0.2~0.3m/s;当带有一定压力的污水以高速通过进水喷嘴时,在水气混合短管周围将形成负压,从而将数倍于进水的活性污泥100~200%进行回流,向上流入第反应室并通过多层水平网板,自上向下折流入第二反应室,在二反应室下部进行充分的第次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部分通过进水喷嘴回流,剩余污泥沉积在较大容积的积泥区,通过排泥穿孔管排除池外;来自第二反应室的上清液,自下而上进入第三反应室,污水第三次通过多层网板后流入出水集水槽;根据污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和工况需要,通过调控空压机曝气量,在池内实现各反应室生化反应所需的溶解氧(do)值在反应池内的分配;厌氧为0.01m3/h,相当于do为0.1mg/l,缺氧量为0.05m3/h,相当do为0.5mg/l,好氧为0.2~0.3m3/h,相当do为2~3mg/l。
本发明以好氧颗粒污泥为净化主体,以颗粒污泥、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三相结合的多相复合净化方式,采用了双膜、双污泥同步消化除磷脱氮一体化的一种新型污水净化构筑物。
本发明依据改善絮凝动力,创造有利颗粒污泥快速形成的水力条件和流态环境,从优化运行工况和反应器的构型以及水流控制等方面入手,创出颗粒污泥在低能耗、快速形成的同时,反应器具备同步、短程硝化除磷脱氮的功能。使硝化菌独立于反硝化菌单独存在于双膜中,从而实现对碳源的有效利用,解决了多菌种对泥龄的矛盾和回流污泥对脱氮功能干扰的难题。
iceas 工艺
iceas 全称为间式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属于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工艺。iceas 工艺在反应器前部设置预反应区,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在预反应区内吸附去除bod 后进入与前置预反应区相连接的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中污水进行间歇曝气,使活性污泥处于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之中,起到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处理后的污水在反应池中沉淀后在滗水器的作用下出水,这样使整个反应池处于曝气-闲置-沉淀-滗水的周期之中。
iceas反应器的工艺特点:
采用连续进水系统,减少了运行操作的复杂性,故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与其它工艺相比,iceas工艺具有如下优点:1、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少;2、设备少,能耗低;3、沉淀效果好;4、耐冲击负荷,运行灵活。
)msbr工艺
msbr是改良型序批反应器(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的简称,sbr 的变型工艺。msbr 系统不需要加设初沉池、二沉池和相应的布水及回流设施。
msbr 工艺的主反应池由曝气格和两个交替的序批格(sbr 池)组成。在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中,主曝气格保持连续的好氧曝气状态;两个交替曝气的sbr 池的其中一个在半个周期内不曝气仅作为沉淀池,而另一个在半个运行周期中,用于保持不同的状态,如缺氧,厌氧等状态。待下半个运行周期,两个 sbr 池的角色互换。
msbr 工艺特点
msbr 系统是从连续运行的单元进水,不从 sbr 池进水,这样污水大部分有机物*入主曝气池中,经过处理后在进入 sbr 池,改善了设备利用率。
从连续运行的厌氧池进水,随后进入缺氧池、好氧池,改善了系统的整体处理效率,出水水质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系统中红 f/m 值和容积负荷。
从连续运行单元进水,改善了系统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