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质检测共106个指标,其中常规检测指标有42个。常规指标是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指标,检出率高,为各地水质监测的必检项目。瑞秋将为你详细解读42项常规指标的检测意义及超标危害。
一微生物指标
1.总大肠菌群
概述: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大肠菌群的检出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它病原菌也基本被杀灭。
限值:规定总大肠菌群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2.耐热大肠菌群
概述: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是水质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菌,指示有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耐热大肠菌群。
限值:规定耐热大肠菌群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3.大肠埃希氏菌
概述: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
限值:规定大肠埃希氏菌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4.菌落总数
概述:水中菌落总数可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序和考核给水净化效果的指标之一。介水传播的疾病有:痢疾、伤寒、霍乱、肝炎和急性肠胃炎等。被污染了的水源水菌落总数每毫升可达几十万个甚至更多。原水经过净化消毒后,病原菌被杀灭,普通细菌也大大减少了。
限值:规定饮用水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ml。
二毒理指标
5.砷
概述:天然水中含有微量的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药的污染。砷的化合物有三价和五价,其毒性三价砷(pi霜即是as2o3)有机砷的毒性更大,砷的硫化物毒性较小。一些国家报道,长期用含砷浓度较高的水将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多。
限值:定为饮用水中砷的含量不超过0.01mg/l。
6.镉
概述:镉是有毒元素,是积累性毒物,使人生病的潜伏期可达10-40年,病程也长,含有镉污染的食物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天然水中的镉主要是受采矿、冶炼、电镀及化学工业的含镉废水污染所致。
限值:根据动物的毒理学实验和我国天然水含镉实际情况定为饮用水镉含量不得超过0.005mg/l。
7.铬
概述: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六价铬化合物比三价铬化合物的毒性大100倍,三价铬和金属铬毒性小,在氯化或曝气的水体中六价铬为主要形式。天然水中铬含量极少,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污染,使天然水中的铬含量增高。
限值:定为饮用水中铬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8.铅
概述:铅并非肌体所必需的元素。常随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摄入量过高可引起积蓄性中毒,主要毒性为贫血,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
限值:考虑到饮用水中铅含量为0.1mg/l时,能引起儿童血铅含量增高,以及我国饮用水中现有浓度的水平,定为饮用水铅浓度不得超过0.01mg/l。
9.汞
概述:汞为剧毒物,可致急、慢性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为原浆毒,脂溶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脏、肾脏和胃肠道,汞可在体内蓄积,长期摄入可引起慢性中毒。无机汞中以lv化汞和硝suan汞的毒性较高,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水中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废渣的污染。人食用体内富集有机汞的鱼、贝类后,可引起慢性中毒,如日本所著称的“水俣病”。据报道,长期每天摄入约0.25mg甲基汞导致神经损伤。但是,饮用水中的汞主要为难以吸收的无机汞形式,即使在重污染的水中,汞浓度一般也不超过0.03mg/l。
限值:基于汞的毒性,定为饮用水中汞的含量不得超过0.001mg/l。
10.硒
概述: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缺乏时人可患克山病大骨节病,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癌症的患病升高,过量的硒又能引起人体的硒中毒,患脱发、脱甲、偏瘫等病症。水中含硒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是来自于工业废水的污染。
限值:根据硒的毒性,并考虑到从食物中可能摄入的硒量,定为饮用水中硒的含量不得超过0.01mg/l。
11. qing化物
概述:qing化物是一种有毒的致命物质。qing化物在水中呈杏仁气味,口服0.06g即可致死。qing化物进入人胃内解离成氰氢酸。它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人体因缺氧而迅速死亡。
限值:由于qing化物毒性很强,定为饮用水中qing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5mg/l(以cn-计)。
12.氟化物
概述: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人体摄入氟量不足,易发生龋齿病,特别是对发育中的儿童影响甚大,而人体摄入过多的氟也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牙斑釉和氟骨症。
限值:综合考虑定为饮用水中氟含量不得超过1.0mg/l。
13.硝酸盐(以n计)
概述:硝酸盐氮在饮用水中常被检出,含量过高时对人身健康有影响,婴儿长期饮用高浓度的硝酸盐水,可使其患变性血红蛋白症,所以对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应加以限定。
限值:不得超过10mg/l,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mg/l。
14.三氯jia烷
概述:又称lv仿,有麻醉作用,对皮肤有刺激性,麻痹呼吸系统,损害肝肾,并认为对人身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受有机物污染的原水在净化处理时,加氯后便可产生三氯jia烷。降低饮用水中三氯jia烷的方法,一是在净化处理时,将加氯点后移,即先将受污染的原水通过混凝沉淀及活性碳吸附,去除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质,而后再加氯消毒,二是改变消毒剂的品种,用二氧化氯或臭氧进行饮用水消毒。
限值:饮用水中规定三氯jia烷的含量不得超过60µg/l。
15.四氯化碳
概述:四氯化碳为透明油状液体,广泛用作工业溶剂,也是常用的灭火剂。与人慢性接触一般会使肠胃道不适,呕吐,神经系统会觉得头痛,倦睡。研究表明,四氯化碳具有多种毒理学效应,危险性中毒可发生肝癌。
限值:规定四氯化碳含量不得超过2µg/l。
16.溴酸盐(使用臭氧时)
概述:溴酸盐,受热后易分解。溴酸盐在上被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种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所生成的副产物。正常情况下,水中不含溴酸盐,但普遍含有溴化物。当用臭氧对水消毒时,溴化物与臭氧反应,氧化后会生成溴酸盐。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为,溴酸钾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但溴酸盐对人的致癌作用还不能肯定,为此将溴酸盐列为对人可能致癌的物质。
限值:规定溴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01 mg/l。
17.甲醛(使用臭氧时)
概述:饮用水中甲醛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水中天然有机物(腐殖质)在臭氧化,氯化过程中氧化的产物。水中有机物通过热解可产生一定量的甲醛。近年来,人们对甲醛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重视;研究发现,人体皮肤接触甲醛气体会导致皮肤受刺激和过敏性皮炎;长期摄入过量的甲醛会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丧失,严重的会致癌。
限值:规定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9 mg/l。
18.亚氯酸盐(使用二氯化氯消毒时)
概述:亚氯酸盐是一种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的副产物。亚氯酸钠也是产生二氧化氯的原料,当反应不*时,亚氯酸钠会进入饮用水中。当二氧化氯加人饮用水中时,二氧化氯迅速分解成为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氯化物,亚氯酸盐是主要副产物。人体暴露亚氯酸盐,主要是通过饮用水。
限值:规定亚氯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7 mg/l。
19.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
概述: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易对饮用水中对人体有用的矿物质造成流逝,进入人体对体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限值:规定氯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7mg/l。
三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20.色度
概述:天然水中的色度分假色和真色,水中悬浮物所造成的颜色称之为假色。溶解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为真色。通常是由带色有机物、金属和工业废水污染造成的。因此色度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限值: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1.浑浊度
概述:是反映天然水和饮用水物理性状的指标,天然水的浑浊度是由水中含有的泥砂、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微粒悬浮物质所致。浑浊度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限值:标准中规定浑浊度不超过1.0ntu,特殊情况不超过3.0ntu。
22.臭和味
概述: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
限值:规定饮用水不得有异臭和异味,是指绝大多数人在饮用时不应感到水有异臭或异味。
23.肉眼可见物
概述:饮用水不得含有沉淀物,肉眼可见的水生生物及令人嫌恶的物质。
限值: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4.ph
概述: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由于投加混凝剂和石灰等,可使水的ph值下降或升高,过低可腐蚀管道,过高又可析出溶解性盐类并降低氯消毒的效果。
限值:6.5~8.5
25.铝
概述: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人体摄入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长期摄入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出现痴呆,孕妇摄入则会影响胎儿发育。
限值:规定饮用水中铝含量不应超过0.2 mg/l。
26.铁
概述:铁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是人类必须营养元素,但饮用水并不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