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面对mini LED、micro LED和QLED挑战 OLED能否全面崛起?

在次世代显示技术上,2021年终于实现了第一个“细分市场替代”效应!即中小尺寸面板,oled产品销售首次超过液晶产品:
据行业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类别中的oled营收达到368.7亿美元,占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市场总金额的50%以上,首次超过了tft lcd的总额252.2亿美元。其中,it和折叠类oled的加速成长,成为关键支撑点。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市场oled已然成为主导技术。业内人士认为,这必然将加速平板显示技术“次世代”替代的进程。
oled以全能姿态,加速崛起
在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市场,oled对液晶的超越,只是oled显示产品进一步崛起的起点。包括it用显示面板、tv用显示面板等大中型显示市场,oled的成长速度也正在“呈现爆发态势”。
目前,it类显示面板形成了mini led lcd技术与oled技术两大“前进线”并存格局。但是,从本质角度看,mini led光源改善效果的lcd技术依然是“上一代技术的修修补补”。对于便携式it设备,其显示系统的超薄性能同样受制于背光源的限制;同时也不具有oled可能设计成“柔性折叠屏幕”的优势。但是,mini led产品继承于lcd和led技术体系,具有上游供应链扩张更迅速的特点,同时其产品的成熟、可靠性也显著占有优势。这有利于其早期市场份额的成长。
2022年第一季度,调研机构dscc预计,高级笔记本市场将同比增长126%,达到1850万台,mini-led和oled各占50%。——尽显两大技术竞争态势。
但是,oled对it市场的渴望是非常“直接”的!年初,三星半导体和显示宣布,三星推出了可用于it产品的大尺寸oled屏幕,拥有13.3、13.5、14、14.5、15.6、16等多种不同尺寸大小。另有消息称,三星显示sdc、lgd、以及boe正计划或者已经开启rgb oled 8.5/8.6代线的投资。这些产线主要目标不是tv,也不是手机,而是it。业内认为,随着这些新线的量产,it类oled面板成本降低、供给充分,将极大地拓展其it行业应用。后者也是mini led it显示尚未普及,就已经有声音担忧“产能过程”的原因。
在tv市场上,2021年实现了全球600万台oled产品的销售;2022年这一数字将创纪录的跃升到1000万台。其中,主要的上游面板供给者依然是lgd,同时三星首次加入这一市场,全年预计将提供超过60万块tv用oled屏幕。但是,对于进一步的tv oled面板扩产,行业内预期并不一致!
一方面是目前oled在手机、it面板需求上的扩张更具有确定性和更低技术难度,分摊了行业企业更多资源和精力;另一方面,lgd和三星在oled tv面板上技术差异明显,即tv用oled面板技术路线尚未最终确认,这妨碍了更多的大规模投资的进入。这些因素导致,2022年千万台目标之后,oled电视能否保持继续高速增长,深受上游投资和产能提升计划的压制,市场普及节奏存在更大不确定性。
除了常规的手机和穿戴、it、tv产品外,oled在“vr”显示上的上游投资也很迅速。其主要是硅基oled显示产品。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硅基oled显示面板市场规模为6400万美元,预计至2025年全球ar/vr硅基oled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119%。
“在液晶显示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oled的身影。且oled作为其替代者,均表现出比较突出的竞争优势!”行业专家认为,oled的这种全能性,是显示技术门类中对lcd最为“具有一致性替代”可能的。目前,oled显示的崛起也已经从手机市场为主,向“所有产品线”全面崛起升级。
与mini led之争,oled优势在哪里
“mini led技术推广和应用具有急迫性!”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尺寸oled销售额首次超过lcd市场,意味着这一领域留给mini led-lcd的时间不多了:
但是,手机屏幕采用mini led背光后成本会大幅增加。这与目前oled手机屏主打中高端,lcd屏主导中低端市场的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有分析认为,oled手机屏幕过于成熟,mini led加入竞争已经很难获得“竞争优势”。且,高端手机有折叠化发展趋势。后者则是柔性oled的专属市场。
相对而言,在it和tv产品上,mini led lcd的优势依然明显:it产品上,oled的产能扩张和建设处于“计划或者开工”状态,而mini led已经加速落地。且成本正在快速下降——集邦咨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报告称,2021年mini led背光显示器的生产成本高于传统的lcd与oled屏幕,但随着技术成熟及制程良率提升,预估mini led背光显示器成本将以每年15%-20%的幅度下降,到2022年将有机会低于oled显示器,具备市场竞争力。
不过,这种“成本竞争力”不能改变无背光的oled更薄和可折叠的优势。而且随着8.5/8.6代it专用oled线的建设,3-5年后,it市场oled和mini led的成本竞争力存在变数。然而,这不改变短期内it市场新兴显示中,mini led会暂时成为“主角”的事实。
与it市场类似,tv市场在2020-2022年oled tv销量大幅扩张之后,基本将消耗尽以lgd广州线为代表的新增面板产能。如果此后短期内没有oled大尺寸tv面板线的加速扩张,供给有限的oled无法和mini led tv产品硬碰销量:
2021年全球市场oled tv 600万台,与mini led tv 230万台的对比(同比2020年几乎成长10倍),并不能代表未来三五年二者的销售比例。实际上,行业普遍认为mini led tv虽然起步比oled tv晚,但是扩张会更快。2025年渴望达到1800万台。即2024-2025年超过oled电视规模,是有希望的。
综上所述,oled和mini led的竞争维度,不仅仅是技术特性——这方面,oled的确独具优势,如柔性化、透明显示、更薄、反应速度、对比度,大尺寸tv上的观看距离友好性等——也不仅仅是成本上的;更包括“产业链支撑能力”方面的差异:这一点上,tv和it市场,mini led至少能享受相当长一段时间“产业链更成熟,供给能力更强大”的优势。反而,需要全新建设面板线,且在蒸镀大尺寸化和印刷技术上尚有瓶颈的oled就要弱势一些。
也因如此,目前很多厂商并非在mini led和oled之间选边站,而是进行综合布局,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选择。特别是众多采购不到充足oled中大尺寸面板的品牌,将mini led作为主攻方向之一,进而实现了在高端市场“有所作为”。同时,oled终端产品的布局,也获得了“最具广泛性”的支持。布局oled的it和tv品牌,与布局lcd的世界大牌几乎已经重叠。
当然,另一种观点是mini led的终点是micro led直接显示:即不需要lcd液晶层的配合。后者或将是未来oled产品的“挑战者”。不过,micro led在巨量转移的效率、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同时,oled是否会被qled取代,也是另一个“可能性”。即,oled的全面性优势和巨大投资价值是明显的,但是却不是“绝对”的。短期面临mini led的挑战,长期面临micro led和qled的更迭可能。
原标题:面对miniled、microled和qled挑战oled能否全面崛起?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