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砂率、用水量、坍落度对道路混凝土强度会有影响吗?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泥混凝土道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体现出许多优点:承载能力强;使用年限长;耐水性好等性能。一下就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简单分析了三个影响其强度的关键性因素:砂率、用水量、坍落度。一、道路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混凝土路面在承受各种荷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强度直接影响着道路工程的耐久性,是衡量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包括:(1)抗压强度,直接承受压力作用。(2)抗拉强度,由于抗拉强度较小,不要求混凝土直接承受拉力作用。(3)抗弯拉(抗折)强度,主要直接承受弯曲压力作用,是道路混凝土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混凝土的强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受到水泥强度、集料强度和水泥与集料界面强度的影响。二、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分析1.砂率对道路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1砂率的概念及确定方法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重量占砂、石总重量的百分率。砂率的变动,改变了骨料的总表面积,从而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砂率的原则是:在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的保证前提下,水泥浆达到的时的合适砂率值。1.2砂率的变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砂率是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采用合理砂率值不仅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还能较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从图1中可以看出,混凝土强度随砂率增大呈上升趋势,但砂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混凝土强度也达到状态,之后随着砂率的增大反而降低。因此可以判断出无论砂率低于还是高于这个值,强度均有所下降。这主要原因是是由于在砂率变动时,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流动性),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造成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变化。2.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水胶比与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同的情况下,其强度随着水泥强度等级的升高而增加。但当使用同一种等级的水泥时,混凝土强度变化主要来自于水灰配比量。水泥灰所需要的结合水充足的情况下,水泥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减少而增加,其粘聚性也越大,相应的混凝土强度也随之越高。(2)用水量的增加对强度产生变化在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公式计算来调整用水量的大小,使混凝土强度达到状态。――水胶比;――回归系数;――水泥的实际强度;――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混凝土的用水量主要是根据碎石的大小、坍落度的要求来确定的,待用水量确定后,根据上述水胶比公式确定水泥用量。通过公式转换计算不难得出混凝土配制强度与用水量w成反比例关系。其混凝土强度随用水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如图23.坍落度对道路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因素有用水量、仪器称量偏差,外加剂的使用量及水泥温度变化等几个方面。在实际施工现场中,和易性是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其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3.1 坍落度与砂率及用水量之间的变化联系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含砂率与混凝土的坍落度值的变化情况。(如图3)。根据下图可以分析出,混凝土的流动性随着砂率值的增大而增大,到达某一值后,其流动性随着砂率的增加反而减少,其中在某一值时流动性(坍落度),因此为砂率的合适值。3.2 砂率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砂率过大过小,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也会随着增大,不能保证足够的砂浆,从而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且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只有在合理砂率值时,且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其获得的流动性和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最后,使混凝土达到一个强度的状态。结束语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了解掌握砂率、用水量、坍落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变化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配合值,使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抗裂性,和易性等多方面性能达到一个状态。进而提高了道路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保障了工程安全。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