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背离了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一般设计思路。
比如
def foo(): x = 1 def inner(): return x + 1 x = 3 print inner()
回复内容:这段代码是lexical scoping,静态作用域是指我们可以根据代码文本的位置,确定变量的存在区域。
按照python的legb(local,enclosing,global,built-in)规则,当调用inner()时,x实际上是在foo的scope中找到的。inner之所能够访问foo中的x,是因为inner is inside the text of foo,这正是lexical的含义。
bash是dynamic scoping的
x=1 function g () { echo $x ; x=2 ; } function f () { local x=3 ; g ; } f #f中的g执行时打印出的x是3而不是1echo $x #这时打印出的x是1
你以为python是
let foo () = let x = 1 in let inner () = x + 1 in let x = 3 in print (inner ())
python的闭包里的自由变量是按引用传递的,而不是按值传递,所以会有这个结果。
这和scoping没有关系。
c++的lambda就可以选择capture by copy或者capture by reference.根据之前阅读python源码的经验(如果记错请指正),在题主的例子里面,这个inner是一个闭包。闭包在python里面的实现方式是保存一个通往外部namespace的指针(可以理解成一个dictionary)。
楼主可以参看这个例子
def foo(): def inner(): return x + 1 x = 1 print inner() # output 2 x = 2 print inner() # output 3
这分明就是lexical scoping嘛,譬如说等价的c#代码
void foo(){ int x=1; funcint> inner = ()=>x+1; x=3; console.writeline(inner());}
把楼主的代码改写成 lua 可以看看 python 和 lua 在处理上的不同:
第一个例子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变量绑定的是引用而不是值。第二个例子:
function foo() function inner() return x + 1 end local x = 3 print(inner())endfoo()
题主所说的 现代化的编程语言指的是什么? js经过这么多代的更新迭代,现在也是这样~
(function foo() { function inner() { return x+1; } x = 3; console.log(inner());})();
def foo(): x = 1 def inner(): return x + 1 x = 3 print inner()foo() # 输出4
我觉得完全没有背离啊。。
输出感觉当前 x 走的這個問題很好回答:x是inner函數的環境變量,所以在inner的定義中出現的x其實就是對定義外面的,也就是inner的環境變量的一個引用而已。
函數只有在被調用的時候才會執行,你前面將置為1,後面又改為3,不過是改變了x的引用值而已,相當於給x重新賦值。然後執行inner函數,使用x所對應的值為3,因此答案就是4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