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莱雷科技为你介绍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众所周日,每一个科学项目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起历史渊源与时代特性,那么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深圳市莱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伊诺斯手持式矿石分析仪销售部的工程师张先生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据张先生介绍,1906年,植物学家tswett发表了他的实验结果,他为了分离植物色素,将植物绿叶的石油醚提取液倒入装有碳酸钙粉末的玻璃管中,并用石油醚自上而下淋洗,由于不同的色素在表面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仔细观察研究tswett发现随着淋洗的进行,不同色素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形成一圈圈不同颜色的色带,使各色素成分得到了分离。他将这种分离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在此后的20多年里,几乎无人问津这一技术。同样是莱雷科技销售部的工程师刘先生(x射线衍射仪销售工程师)则介绍到,直到1931年,kuhn等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分离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从此,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此后,相继出现了各种色谱方法(见表7-1)。
表7-1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年代
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
1906
tswett
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提出色谱概念。
1931
kuhn, lederer
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a-、b-和g-胡萝卜素。使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1938
izmailov, shraiber
使用薄层色谱法。
1938
taylor, uray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1941
martin, synge
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
1944
consden等
发明了纸色谱。
1949
macllean
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进入实用阶段。
1952
martin, james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1956
van deemter等
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1957
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
1958
golay
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1959
porath, flodin
发表凝胶过滤色谱的报告。
1964
moore
发明凝胶渗透色谱。
1965
giddings
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5
small
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
1981
jorgenson等
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
以上有关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简述由莱雷科技x射线衍射仪销售工程师刘先生和伊诺斯手持式矿石分析仪销售工程师张先生共同提供,信息若有谬误请联系莱雷科技网站编辑部,纠正错误。以上观点仅属于刘、张两位销售工程师个人观点,不代表莱雷科技观点。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