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ipomoea batatas)又称红薯、地瓜、番薯等,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块根富含淀粉,此外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糖以及黏液蛋白和抑制剂等功能性成分。除食用外,甘薯还常用于提取淀粉,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每年约有5 000万甘薯用于淀粉生产旧。但传统甘薯淀粉提取工艺会产生大量废水,其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且废水呈酸性,直接排放易污染环境,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淀粉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吸附法、氧化法等,其中混凝沉淀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温度适应强、能耗低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向废水中添加混凝剂来形成阳离子水解产物,中和废水中负电荷胶体,破坏胶体稳态,使悬浮颗粒相互凝聚、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目的,常用于工业食品废水前处理和后期处理,食品废水处理涉及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和槟榔废水等。设计了一套针对甘薯淀粉废水的处理系统,废水先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除去较大的漂浮物、残渣和砂粒等,随后调节ph至中性,同时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于沉淀池沉淀,沉淀后的废水再进行厌氧消化,经过该处理,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可达90%,但该系统复杂、过程繁琐、经济成本高。采用混凝沉淀法对甘薯废水进行处理,添加聚合氯化铝铁(poly—aluminium ferric chloride,pafc)l 200 mg/l,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100 mg/l,调整ph值为8,处理30 min后,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25.8%和67.5%,由此可见,单独采用混凝沉淀法废水处理效果不好。同时,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难降解有机物,快速降低废水中的cod浓度,因此常用于处理含高浓度有机物和污染物的废水,如糖蜜酒精废液、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等,虽然甘薯废水中无污染物,但cod浓度高,适合采用臭氧氧化处理。此外,混凝沉淀法用于甘薯废水处理的研究并不多见,混凝.臭氧氧化法处理甘薯废水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以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为指标,考察混凝剂添加量、助凝剂添加量及废水ph值的变化对其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沉淀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法对甘薯废水进行处理,以期能为甘薯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