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装置
鲁盛环保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池、调节池、缺氧池、mbr膜池、泵房和消毒池;所述格栅池中部连通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连接缺氧池,所述缺氧池上部连通mbr膜池,所述mbr膜池连接泵房,所述泵房连接消毒池;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污水提升泵,所述缺氧池下部设有均质布水管,缺氧池上部设有耐腐蚀生物填料,所述mbr膜池内设有mbr膜,所述泵房内设有水泵;所述格栅池进水端设有进水管,所述消毒池出水端设有排水管。
所述调节池连接缺氧池指的是,污水提升泵与均质布水管通过水管连接。
所述mbr膜池连接泵房指的是,mbr膜与水泵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泵房连接消毒池指的是,水泵与消毒池进水端通过水管连接。
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装置工艺说明
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若是新型的三格化粪池,第三格不含大型颗粒物,可以省去调节池和格栅井,直接从化粪池取水。),进行均质均量,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经投加氯片接触溶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医院废水处理工艺
目前比较常用的医疗污水处理工艺:一级处理工艺、二级处理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法、sbr 法、ab 法、a/o和a2/o法a/o系统和a2/o系统是由缺氧-好氧或厌氧-缺氧-好氧、cass工艺生化处理等诸多方法。
一级处理工艺
常规一级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ss),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其主要设备和构筑物是: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等。格栅可去除污 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质和漂浮固体物质。沉砂池可以去除0.2mm 以上的沙粒,沉 淀池可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一般通过一级处理可去除 60%悬浮物和20% bod5。
医院污水一级处理和氯化消毒的典型工艺流程是:来自病区和其他含菌污水 通过排水管道汇集到污水处理站,对于粪便污水应先通过化粪池沉淀消化处理,然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站设有格栅、调节池、计量池、提升泵和接触池。消毒剂通过与水泵联动或与虹吸水混合后,进入接触池,在接触池内污水和消毒剂 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达到水质净化和消毒要求之后排放。化粪池或沉淀池产生的沉淀污泥按规定进行定期消除和消毒处理,典型工艺流程可简单表示如图2.1 所示
二级处理工艺
二级处理主要是指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可以去除污水中溶解的和呈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其b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的bod可降至30mg/l以下,同时还可以去除 cod、酚、氰等有机污染物。常规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不能去除水中的氮和磷。因此,国内外开发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改进二级处理技术或称三级技术。它与二级处理往往结合使用,有时是对常规生物处理设施进行改造,使之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采用的技术有a/o法、a/o法、sbr法、ab 法、氧化沟和生物膜法等。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系统多采用矩形廓道式曝气池,污水和回流污泥从池首进入,混合液以活塞流的流态逐渐向池尾流动,从池末端出水堰流出,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中完成泥水分离后处理水排放,沉淀污泥回流到曝气池,进入下一个循环。
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去除:
对于粒径5μm以上的杂质,可以选用5μm过滤精度的滤器去除,但对于0.3~5μm间的微细颗粒和胶体,利用上述常规的过滤技术很难去除。虽然超滤对这些微粒和胶体有的去除作用,但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
特别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物质分子和离子的聚合体,胶体所以能在水中稳定存在,主要是同性电荷的胶体粒子相互排斥的结果。向原水中加入与胶体粒子电性相反的荷电物质(絮凝剂)以打破胶体粒子的稳定性,使带荷电的胶体粒子中和成电中性而使分散的胶体粒子凝聚成大的团块,而后利用过滤或沉降便可以比较容易去除。
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电解质,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和氯化铁。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稀酰胺、聚丙稀酸钠、聚乙稀亚胺等。由于有机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物能通过中和胶粒表面电荷,形成氢键和“搭桥”使凝聚沉降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而使水质得到较大改善,故近年来高分子絮凝剂有取代无机絮凝剂的趋势。
在絮凝剂加入的同时,可加入助凝剂,如ph调节剂石灰、碳酸钠、氧化剂氯和漂,加固剂水下班及吸附剂聚丙稀酰胺等,提高混凝效果。
絮凝剂常配制成水溶液,利用计量泵加入,也可使用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的喷射器直接将其只入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的方法步骤:
步骤一:污水由进水系统(1)进入厌氧区,同时由废硅藻土投放系统投入废硅藻土,按污水中污染物和水量投入废硅藻土填料,使设施内污水中废硅藻土的含量达到15~20kg/m3,厌氧区的设置为折流式,上下过水,在厌氧区停留时间为1.5小时,远低于传统工艺的停留时间,采用多点进水及多点回流液进水,合理分配反硝化区段,有效提高碳源的利用效率,反硝化效率高于传统工艺。
优选地,在1m3/日~10000m3/日生活废水处理及1000m3/日~50000m3/日集中式工业园区生产废水处理应用时,经过计算,反应器厌氧池内的反硝化速度为 0.55mg/g/h。当厌氧池碳源充足条件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测得厌氧池内的反硝化速度为4.4mg/g/h。工程实践表明,本方法在厌氧区停留时间1.5小时, tn去除率达87%以上,远低于传统工艺的停留数间,采用多点进水及多点回流液进水,合理分配反硝化区段,有效提高碳源的利用效率,反硝化效率高于传统工艺。
步骤二:污水和填料一同进入好氧区,通入空气,空气中氧溶入污水中,提高水体中溶解氧达到5mg/l,好氧微生物在该区生长降解污染物,该区污水和填料停留约2.6小时。
工程实践及实验表明,当好氧区溶解氧浓度为3.56-4.73mg/l和 1.85-2.38mg/l时,对处理生活废水,出水codcr的浓度分别在22-40和 12-22mg/l的范围内,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5%和90.7%左右。
工程实践及实验结果表明,当停留时间为2~3h时,进水codcr的浓度为 262-346mg/l,出水codcr的浓度为28-44mg/l,去除率为84.2-87.6%,平均去除率为85.7%。当停留时间为6.8h时,进水codcr的浓度为260-290 mg/l,出水codcr的浓度为22-30mg/l,去除率为89.3-91.5%,平均去除率为90.5%。按照时间效率高的原则,优选停留时间为2.6小时。
步骤三:污水和填料一同进入兼氧区,在兼氧区停留时间为2.4小时,按进水量的回流进入厌氧区,剩余部分则进入到沉淀分离区,该区内水力停留时间为0.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