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原理: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sds-page可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nc)上。固相载体可以吸附蛋白质,并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转移后的nc膜就称为一个印迹(blot),用蛋白溶液(如5%bsa或脱脂奶粉溶液)处理,封闭nc膜上的疏水结合位点。用目标蛋白的抗体(一抗)处理nc膜——只有待研究的蛋白质才能与一抗特异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样清洗除去未结合的一抗后,只有在目标蛋白的位置上结合着一抗。用一抗处理过的nc膜再用标记的二抗处理,二抗是指一抗的抗体,如一抗是从鼠中获得的,则二抗就是抗鼠igg的抗体。处理后,带有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抗体复合物可以指示一抗的位置,即是待研究的蛋白质的位置。本文列举免疫印迹的常见问题(faq),以供参考。
1. western blot结果中的背景为什么较高?
可能的原因及建议
膜封闭不够——延长封闭的时间;选择更加适合的封闭液。
一抗稀释度不适宜——对抗体进行滴度测试,选择适宜的抗体稀释度。
一抗孵育的温度偏高——建议4℃结合过夜。
膜在实验过程中干过——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膜的湿润。
检测时曝光时间过长——减少曝光时间。
2. western blot结果中杂带较多
可能的原因及建议
目的蛋白有多个修饰位点(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乙酰化位点等),本身可以呈现多条带。
查阅文献或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蛋白序列的修饰位点信息,通过去修饰确定蛋白实际大小。
目的蛋白有其它剪切本——查阅文献或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性。
样本处理过程中目的蛋白发生降解——加入蛋白酶抑制剂;样本处理时在冰上操作。
上样量过高,太敏感——适当减少上样量。
一抗特异性不高——重新选择或制备高特异性的抗体。
一抗不纯——纯化抗体
一抗或者二抗浓度偏高——降低抗体浓度。
3. western blot结果中无信号或显示信号弱
可能的原因及建议
检测样本不表达目的蛋白——选择表达量高的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用于确定检测样本是否为阴性。
检测样本低表达目的蛋白——提高上样量,裂解液中注意加入蛋白酶抑制剂。
转移不wan全或过转移——可以用丽春红染膜并结合染胶(考马斯亮蓝)后确定条带是否转至膜上或转移过头;适当调整转膜的时间和电流。
抗体不能识别测试种属的相关蛋白——购买抗体前应当认真阅读抗体说明书,确定其是否能够交叉识别测试种属的对应蛋白。
一抗孵育时间不足——建议4℃结合过夜。
二抗与一抗不匹配——选择针对一抗来源的种属的抗体。
洗膜过度——洗膜时间不宜过长,加入的去垢剂不宜过强或过多,建议使用0.1%的弱去垢剂tween-20。
5. western是否可以同时加两种或者多种一抗
通常情况下只加一种一抗。做western在同一张膜上检测目的蛋白和内对照,也是先上目的蛋白的一抗、二抗,ecl显色、压片、洗片;漂洗以后,再上内对照的一抗、二抗,ecl显色、压片、洗片。
6. pvdf与nc膜的区别
pvdf膜价格较贵,可重复使用,结合能力较强。
nc膜价格比较便宜,应用较广,结合牢固性较pvdf膜差,韧性也不如pvdf,不能重复使用,但蛋白吸附容量高,亲水性较好。
7. western一抗的选用
理论上单抗比多抗的特异性要好,但单抗种类较少一般价格偏高,所以一般来说多抗足够了。
8. western抗体和elisa抗体的区别
一般来说用于western的抗体主要识别氨基酸序列特异性;而可用于elisa的抗体则要看抗原种类,有些是识别氨基酸序列特异性,有些是识别构像特异性。所以一般根据抗体说明书来确定。
做免疫印迹时选择抗体主要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所选抗体是否能识别凝胶电泳后转印至膜上的变性蛋白,另一个是所选抗体是否会引起交叉反应条带。
9. western blot的染色
阴离子染料是较常用的,特别是氨基黑,脱色快,背景低检测极限可达到1.5μg,考马斯亮蓝虽然与氨基黑有相同的灵敏度,但脱色慢,背景高。丽春红s和快绿在检测后容易从蛋白质中除去,以便进行随后的氨基酸分析。缺点是:溶剂系统的甲醇会引起硝化纤维素膜的 皱缩或破坏。不能用语正电贺的膜。灵敏度低。
胶体金,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可到pg级,但染色比稳定。
生物素化灵敏度位于1、2之间,可用于任何一种膜。
10. 大分子量蛋白转移效率低的解决方法
可以在转移缓冲液中加入20%甲醇(是指终浓度),因为甲醇能增加蛋白质和nc膜的结合能力,同时可以延长高分子量蛋白质转移时间;转移缓冲液加入终浓度0.1%sds,也是为了增加转移效率;选用优质的转移膜,或使用小孔径的nc膜(0.2微米);使用戊二醛交联。太大时还可以考虑用琼脂糖胶;提高转移电压/电流;增加转移时间。
11. dab显色、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显色原理
dab显色在辣根过氧化酶的作用下能形成一种灰褐色的产物,该产物难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dab的氧化还能引起聚合作用,导致与四氧化e反应而增加其染色强度和电子密度。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显色中,酶将奈酚磷酸(底物)水解成酚类和磷酸。酚和无色的重氮盐(显色原)结合而产生有色的、不溶性偶氮染料。
12. 酶显色与荧光显色的优缺点
免疫酶技术就是用酶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然后与组织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并结合,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中所含有的酶分子遇到底物时,会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从而发生显色反应。免疫酶组化技术分为酶标记法与非标记抗体技术,前者是将酶通过交联剂结合在抗体分子上,形成酶标记抗体。后者是将酶作为抗原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连接进行的免疫反应,称为非标记抗体酶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中的荧光抗体染色标本不能长期保存,对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分辨不清,但免疫酶技术则能克服上述不足,标记免疫酶技术的敏感性更优于免疫荧光法。酶显色产物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经过适当处理还可以进行免疫电镜观察。
义翘神州提供western blot检测服务,更多详情可以关注cn.sinobiological com/services/western-blot-wb-service